彰化聖王廟廟門出現兩個身高不一、服裝各異的圖像,內層的神像較高,身著藍紅色服飾;外層者較矮,身著黃綠色服飾。圖/林敬家
【本報彰化訊】彰化市聖王廟為國定古蹟,已有兩百八十三年歷史,最後一次整修在民國八十年,當時廟門重新彩繪,但歷經歲月,顏色逐漸斑駁,民眾最近發現廟門出現雙神像,原畫像後面有另一張臉,身穿不同衣服,廟方解釋,圖像修補未刨除舊圖,使得顏色剝落不均勻,才露出舊圖。
彰化市公所寺廟室主人林大猷表示,文化部文資專家多次到聖王廟,討論是否需要還原廟門原貌,礙於時代久遠,人像考究困難,考量「新舊圖案都具歷史價值」,目前朝維持現狀,妥善保存為主。
彰化聖王廟又稱威惠宮或開漳聖王廟,清雍正十一年(西元一七三二年)立,是漳州人的主要信仰神祇,兩百多年來歷經烽火戰亂及多次維修,現在為地方信仰中心,民國七十四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民國八十年進行重修,五年後修復完成,廟門當時重新彩繪直到現在。
彰化文史老師石錦明說,聖王廟門中間圖像為手拿斧頭的神像,研判是武將「神荼鬱壘」,龍邊與虎邊門上神像則為文官祈福門神。
「怎麼會有雙頭神像?」民眾參觀聖王廟門,發現圖像斑駁嚴重,兩旁文官的畫像幾乎看不出人的樣貌,奇怪的是,原本身穿黃綠衣的圖像後方,若隱若現有另一幅畫像,體型高過半顆頭,服裝則為藍紅色組合,「難道像達文西畫作背後藏有另一幅素描?」民眾嘖嘖稱奇。
廟方說,陽光直射廟門,近年門上的彩繪剝落,當地人雖然見怪不怪,但彰化市民代表會覺得不好看,多次討論將廟門拆掉重做,礙於國定古蹟,文資專家多次探勘,都認為保留原貌最好。
寺廟室員工陳佳蓉長期在聖王廟服務,她表示,與其拆除廟門重做,不如將資源投注在維護古蹟上,防漏水、白蟻為佳。林大猷也說,廟門圖像雖然不完整,也是建築見證歷史的象徵,未來若有安全疑慮,才會評估拆除保存,供民眾觀賞,但目前先保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