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執筆人:張亞中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
執筆人:張亞中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我們在為小孩子取名字時,不僅有名,也要有意義。同樣的,當我們在為一個國家譯名時,不僅要發音相合,最好亦能有好的意涵。
「美國」,正是這樣思維下的譯名。United Stated of America,如果就字面音譯,是「亞美利加共和國」,但是我們卻將其譯為既美、又利、又堅的「美利堅共和國」,再簡稱為「美國」,一個美麗的國家,這是多麼高的讚美呀!
十九世紀未到二十世紀,美國不僅是中國人移居尋美夢的地方,世界各地區的人也爭相湧入,「美國夢」給了所有人希望。無論出身、血緣,只要願意打拚,美國都有可能實現「美夢」。
在美國夢的召喚下,美國凝聚了世界上最優秀的一群人,也有了豐沛不絕的人力。「開放、包容」的思維,也是一種願意「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給人信心」的布施,讓美國成為強大且富庶的國家。
一九九○年代是美國的一個重大轉折。雷根總統在政治經濟社會上發動了一場新保守主義的改革。這其實是一場敵視「政府」、神化「私人企業」、崇拜「私人市場」的基進政治路線,以「自由化」為名進行改革,但卻是奉行達爾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教條,其結果是美國財富差距的快速兩極化。
前幾年,「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口號是「We are the 99%」,意指「我們都是那群百分之九十九的窮人」。依照二○一二年的調查,美國貧富差距最大的為康乃狄克州,最頂層百分之一的富人二○一二年平均收入約二百七十萬美元,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平均收入僅五點二萬美元,兩者相差了五十一倍,而差異最小的落在夏威夷州,百分之一與 百分之九十九族群的平均收入差距為十四點六倍。四年之後的今天,這個差距應該只會更大,不會更小。
美國加州大學皮爾森(Paul Pierson)在其二○一一年出版的《贏者全拿的政治》書中提到,並不是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都會出現美國這種嚴重貧富不均的情形,美國困境的原因,在於美國政府的功能幾乎已經萎縮或變形,政治體制失去了為絕大多數人民謀求福祉的基本功能。
美國民主品質的日益低落是有原因的。美國的選舉需要大量經費,不是一般普通社會賢達可以玩得起,總統候選人幾乎非富即貴,還需要大量的捐款,利益團體操控政治的能力因而不斷上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人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就感嘆:「美國民主早已背離林肯『民有、民治、民享』的理念,而在實質上變形為『百分之一所有,百分之一所治,百分之一所享』」。
當美國民主的根出了問題,民主程序遭到扭曲,民主體制也就自然失靈,勞工與中產階級的政治影響力大幅壓縮,政治品質退化。即使如此,美國仍有一足以自豪的價值,就是以「開放與包容」為核心的美國夢精神。
美國此次總統大選,一件大家沒有想到的事竟然發生了。
正在爭取共和總統提名的候選人川普(Donald John Trump)是如此發言:「墨西哥人帶來毒品、帶來犯罪,他們都是強暴犯……我們應該在美墨邊界蓋一座大城牆,阻止那些殺人犯、毒品進來。」「應該建立資料庫、各種系統來追蹤美國的穆斯林……我肯定會實施,絕對!」「要對付恐怖分子,就要殺光他們的家人。別再騙自己了,你必須殺光他們全家!」
現在看來,川普要當選美國總統不太容易,但是極有可能成為共和黨的候選人。我們可以想想看,共和黨畢竟是個大黨,如果這位被媒體視為「狂人」、「美國希特勒」或「現代墨索里尼」的川普真的成為該黨的合法候選人,美國的價值信念可能會在一夕之間破產,沒有人會再相信美國人所說的「自由、民主、博愛」。
美國已經將資本主義變成「贏者全拿」的遊戲,民主政治品質又日漸劣質,如果美國在最引以為傲的價值信仰上,也無法堅持,美國這個國家就真的再也美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