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接連過了兩個情人節,市面上一片商機,商人看準人們害怕寂寞的天性,紛紛推出各式徵友網站、祈求良緣旅行等,吸引痴男曠女忙不迭地付出大筆金錢與精神。唐傳奇之名篇〈定婚店〉生動塑造了渴婚的心理。
韋固是個孤兒,極度渴婚,多次求媒,皆告失敗。有一次又有門親事,他興奮地很早就到達相親地點,看到一個老人在月光下看書,發現書上的文字,韋固竟然全都不認識,他好奇地跟老人搭訕。老人解釋:「我非人,看的是姻緣之書。」
韋固驚喜地問:「我的姻緣何時會來?」老人指著遠處賣菜老嫗的女兒說:「那個三歲的女孩,就是你十四年後的老婆。」
韋固嫌其年幼鄙陋,派人刺傷。過了十多年,韋固如願娶得名門淑女,但妻子總是用飾物遮住眉心,連睡覺都不拿下來,他覺得很奇怪,再三詢問妻子,妻子才說出三歲遇到狂徒的事,韋固想起當年的月下老人,感歎姻緣天註定。
渴婚的人總覺心靈空虛,羨慕他人雙雙對對,想到自己形隻影單,好想有個人陪伴,導致盲目一味強求,落得兩頭空的下場。
韋固的故事要給世人當頭棒喝,有些事情是需要等待緣分的,若心存善念、與人為善、廣結善緣,當因緣俱足時,屬於你的那個人,自然而然會出現。(宣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