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粉絲 讓心回家,團圓

文/楊鈺崑 |2016.02.13
1133觀看次
字級

「每逢佳節倍思親」,對華人來說,農曆春節是回家團圓的日子,不管身在何方,回家過年都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大事。大陸中央電視台在二○一三年就曾以「回家」為主題,從四百個回家故事中選出四個感人至深的案例,拍攝成四支公益形象短片(影片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h1uJRKcTrg)。

「等待一生,只為在母親靈前獻上一只紅包」,系列影片的第一支《六十三年後的團圓》,是兩岸華人熟悉的時代記憶。滿頭白髮的李爺爺,叮囑孫女曉萍準備紅包,這是他離開上海數十年第一次回家。路上塞車,心急的他唯恐趕不上飛機,竟不顧老邁的身軀在機場狂奔。這一頭,大哥在出關口引頸盼望,分開這麼久的,還識得彼此嗎……在兩岸開放探親二十多年後,以這樣的故事帶出整個系列,很難說沒有特殊用意,也難掩一絲時空錯置的荒謬。不過撇開政治因素,這確實是許多人的真實人生,導演在處理上也沒有過度的悲情,仍算得上是一部好看的作品。

嫁給福建丈夫的重慶媳婦,趁著年節「回(夫)家」,第一次要與未見過的婆婆見面。「她會喜歡我嗎?」舟車勞頓的不適,比不上心中的忐忑,她緊牽丈夫的手依偎著想。同樣是回家,在廣東打拚的小夫妻,與同鄉一起騎車上路,大隊人馬猶如返鄉雁鳥,浩蕩千里要回貴州去,路面結冰摔車的疼,也比不上返鄉的喜悅。《過門的忐忑》與《遲來的新衣》,一個由西向東,一個由東向西,都是因為幅員廣大的地理環境而生的故事,是整個系列中真正亮眼的作品。

與其他三個訴求觀眾共同經驗的作品相較,《家鄉的滋味》是一個較為特殊的案例。從非洲中西部的喀麥隆,牡丹江的青年跨越半個地球要回家去。將短袖換長袖,從酷熱到嚴寒,北國男兒興奮地在結凍的河面上滑冰撲向雪堆,臉是冷的,但心是熱的,那是他思思念念的滋味,就像那母親親手包製、剛起鍋的熱餃子……

「這一生,我們都走在回家的路上」,是這系列影片的共同SLOGAN。而「家」,不只是實體的建物,而是心靈的依歸。值此佳節時分,祝願大家讓心回家,閤家團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