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下月起,全國國中小學生的營養午餐禁止使用基改食材,將造成營養午餐漲價2到5元,各縣市因應方式不一。都會區如北高兩市都採取使用者付費,由家長自行吸收;財政經濟吃緊的縣市,則傾向不漲價,但減少供應量。
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今起一連兩天在苗栗縣舉行,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說,依法2月1日新學期開始,國中小營養午餐就不能使用基改食材,不過有些學校跟團膳業者簽的合約是1學年,則可延至8月1日起實施。
林騰蛟說,營養午餐使用非基改食材,全國平均每餐大約漲2元,弱勢生的部分,教育部會全部吸收,一般學生則本於「使用者付費」原則處理,由各縣市政府或家長負擔。
目前教育部補助廿六萬多個弱勢學生的營養午餐費用,一年需要23億元,未來若每餐漲2元,每年要增加1.05億元經費。
各縣市政府則對於營養午餐漲價後,如何收費作法不同。台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說,禁止基改食材後,每餐約會漲3到5元,去年已經調整過營養午餐費用,今年約會漲至每餐50到65元,由家長自行吸收。高雄市教育局長范巽綠也說,將由家長吸收。
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黃靜怡表示,日前已透過發問卷的方式,讓家長選擇因應方式,結果有245校不調漲,33所學校決定調漲餐費2到5元,19所學校採調整水果次數等方式因應。黃靜怡說,新北市在立法院修法前,本來就有144校禁用基改食品,因此影響有限。
桃園市教育局長高安邦表示,桃市財政在六都之中最好,因此非基改增加的5元成本,可由市府埋單,預估一年增加4千多萬元預算。
不過,一年多次漲價讓部分縣市家長吃不消。苗栗縣國中小營養午餐去年九月起每餐已從卅二元漲為四十元,教育處長劉火欽說,如果改用非基改食材後又要漲價,家長恐怕無法接受,因此下月決定不漲價,但原本每周供應一次水果及兩次牛奶,改為只供應一次水果或一次牛奶來度過。
嘉義縣教育處長王建龍也說,「不太可能讓家長負擔」,傾向民間募款或是調整菜單方式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