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在今年的選舉失去政權,黨主席補選雖然多人表態,但黨員的士氣普遍低迷,因為這些準參選人的言談似乎讓人看不到什麼希望。一位中壯派民意代表打電話給我,表示他也想參加這次的黨主席選舉,尋求我的支持,我用年輕時讀過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一段話回答他:「有思想才有信仰,有信仰才有力量」,也希望他問自己兩個問題:(一)從政的理由是什麼?(二)這樣的理由對人民是否具有說服力?
相當多人將國民黨這次的潰敗歸因於「老人政治」,認為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年紀太大,不懂得、也抓不住年輕人的心。但是這種說法似是而非、並且失焦,年齡不是吸引年輕選票的關鍵,朱立倫比蔡英文小五歲,但是年輕選票並沒有因此流向朱立倫。以美國為例,美國今年也要進行總統選舉,民主黨目前最有希望的兩位候選人是前總統柯林頓的夫人希拉蕊,以及佛蒙特州的參議員桑德斯,希拉蕊今年六十九歲,桑德斯七十五歲,但是根據民調,年輕選票後者是前者的兩倍;而且年長的桑德斯的選情,這一陣子有逐漸上揚的氣勢。
認為國民黨問題出在年紀太大其實是一種迷思,再以國家治理為證,美國今年共和黨的熱門參選人川普七十歲,最近傳出有意參選的紐約前市長彭博七十四歲,所以美國下任總統的年紀最小的也接近七十歲,因此美國接下來四年絕對是老人政治,但老人不能治理好國家嗎?雷根七十歲才當總統,歐巴馬四十七歲就入主白宮,但是美國人對雷根的肯定遠超過歐巴馬。阿扁五十歲當總統,李登輝主政是從六十五歲到七十七歲,阿扁的政績能和李登輝相提並論嗎?
一個人是否具有感人的力量,完全和年齡無關。我和我太太的理髮師是慈濟功德會的成員、證嚴法師的追隨者,她家牆上貼滿了「靜思語」,客廳堆滿了她做的環保回收;她只有小學程度,先生還曾經身陷囹圄,但是每次談到證嚴法師的教誨時,臉上流露的是虔敬和感恩。
證嚴法師改變了她的一生,逆轉了她以往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種力量從何而來?正派宗教教人慈悲為懷、行善濟世,就是這樣的教化改變了她,所有動人的力量都來自行為者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別人所做的無私奉獻,陳樹菊女士的作為就是最好的例證。
但是學校的老師都比許多宗教導師年輕,也常進行這類的道德教育,為什麼常常淪為口號和教條?因為年紀大小和說服力無關,能夠吸引人的語言一定充滿對人世的愛和關懷的理想,而且言說者對自己的主張具有堅定、真誠的信仰,就是這樣的信仰產生行動和鼓舞人心的力量;根據桑德斯的一位國會幕僚的說法,桑德斯的演講充滿了理想和願景,所以即使年紀比希拉蕊大,對年輕族群魅力卻遙遙領先。
同樣的道理,從政者如果要得到民心,先要問自己為何從政?如果從政的目的只是為了名位,很難具有說服力;所以許多政客必須用漂亮的語言包裝他們的名利心,然而這樣的做法不是出自真誠的信仰,感動的力量自然變弱。因此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在角逐主席職位之前,應該認真思考孫中山先生在對抗滿清時,為何能夠鼓動年輕人拋頭顱、灑熱血、置個人死生於度外,而現在的國民黨即使家大業大,反而暮氣沉沉、遭人民唾棄?
事實上選前社會大眾對國民黨普遍的觀感是:國民黨是腐化的;大多數人民認為,國民黨政治人物心中想的都是自己的名位、在乎的是黨意,對人民缺乏真心關懷。
因此「腐化」其實才是國民黨失去政權的癥結所在,所以國民黨的改革與其強調年輕化,不如強調理想化,只有找回失去的理想,勿忘「為民興利」的初衷,國民黨才可能重返執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