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義作品「莫拉克‧南沙魯」將在巴黎展出。照片/文化部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歐洲攝影之家2月推出「台灣當代攝影4人展」呈現楊順發、洪政任、姚瑞中、陳伯義等4位台灣藝術家作品。
由文化部駐法國代表處台灣文化中心及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攝影史學者米榭爾.費佐(Michel FRIZOT)、台灣策展人蘇盈龍共同規畫。蘇盈龍表示,這些作品不僅呈現台灣藝術的獨特與異質,更加重要的是,能表現出作品中的國際性與創造性,傳達出舉世皆然的共同感。
由於兩位策展人的不同背景,可望藉由不同的眼光與品味,比較出這些影像的在地性獨特語言,已及其如何與國際性的共通語彙達成和諧與共鳴。
「傾圮的明日」以台灣近20年來因為政治、天災或經濟等不同的因素,所廢棄的建物、場所為主題,藉由長時間的觀察記錄或是一瞬間的感動,透過鏡頭,重新詮釋這些在許多人記憶中已經消逝的地方。
陳伯義的「莫拉克」系列記錄了2009年莫拉克風災過後,面目全非的鄉鎮,透過一個個的窗戶,看見的是那些在未來已經消失的過去,與不曾存在的過去。
姚瑞中「廢墟迷走」系列在一個個已廢棄的建物中,尋找曾經的記憶,將時光中的故事重新擷取片段,重新生成另一個我們眼中的故事。
楊順發、洪政任皆是業餘攝影家,分別於高雄的中鋼與中油公司工作,長期耕耘藝術,他們這次參展的作品「家園游移狀態」與「憂鬱場域」,將高雄的歷史文化變遷,如紅毛港聚落的特殊性與生滅過程,透過鏡頭作呈現。
創立於1996年的歐洲攝影之家,是為龐畢度中心與網球場美術館之外,巴黎另一處關注當代攝影及影像的公立美術機構,世界各地的攝影藝術創作者皆以在此展出視為極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