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的33拱橋。圖/老夫子姐姐
星期五的清真寺。圖/老夫子姐姐
文與圖/老夫子姐姐
出發去伊朗之前,身邊友人總會好意地詢問:
「你打算到戰地去旅行嗎?」
「那……會不會很危險?」
「是不是IS伊斯蘭國呀?」
或許是長期以來國人腦海中始終存留兩伊戰爭時中東緊張的情勢,加上近來伊斯蘭國的崛起,便誤以為伊朗仍處在戰火之中。
其實,台灣長久以來,一直對中東地區、對伊朗這個國家的印象很模糊,因為國人瞭解國際新聞總習慣閱聽美國的新聞頻道,而美國又對伊朗很感冒,西方媒體對伊朗這個國家報導角度老是有所偏頗,因此她總是被貼上:恐怖分子、好戰國家、核武國度等等之類的關鍵字。
其實,當你從德黑蘭機場下機之後,到離開伊朗之間,絕對不會有「邪惡」、「偏激」之類的感受,反而對此國國民有和善、熱情之感,所以真的要親身造訪後,才能體會和CNN看到的景況完全不一樣的氣氛!
友善.賓至如歸
到伊朗,你必須用你的眼睛仔細地看清楚這個神祕的國家。一般在地居民,對外國人非常友善,友善得讓人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在我所到之處,都遇到和善的伊朗人主動跟我們微笑、打招呼,有的大方地想要交個朋友,甚至還有人掏出口袋裡的紙鈔,要我幫他簽名。
旅途中碰到的一位法國人Allen說:「我去過許多伊斯蘭國家旅行,土耳其、敘利亞、約旦的人們都很害羞,他們拒絕與觀光客拍照,但是伊朗人讓我好意外,他們常常主動找我拍合照!」友善、溫暖的人情味,是伊朗迷人的地方,也是我對她第一個驚豔的印象。
頭巾.另類風景
不過,一下黑蘭蘭機場之後,女性就得「入境隨俗」戴上頭巾。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伊朗女性,出門總是披上不同顏色的頭巾,與其他中東國家不太一樣,剛開始會像大開眼界般四處張望,之後見怪不怪,也就不足為奇了,倒是別具一番風情。
當遊客和戴頭巾的女人四目接觸之時,她們也會自然地對你發出微笑,那是一種感覺舒服、友善的微笑。偶爾碰到獨自旅行的異國女性旅人,她們也戴著頭巾,不過在她們的臉上並沒有不悅,一位來自上海的女孩沈雲說:「女孩在伊朗旅行很安全的,只要戴上頭巾,便可以到任何地方去,當地人很好客,時會拿出隨手的零食與你分享,這是讓我很感動的地方!」
驚豔.大開眼界
近年來大部分熱愛旅行者的足跡已走訪歐洲各地,對中東地區的旅遊景點仍屬陌生,地處中亞的伊朗旅遊市場,也受到關注、日益活絡,許多旅人對波斯文明非常神往,紛紛走進這個具有豐厚歷史、人文層次的國度。
數千年來,多少人寫下一頁一頁中西輝煌的歷史,亞歷山大、成吉思汗來過。行旅在這裡,曾經是一排一排駱駝商隊走踏過的足跡,感受過往歷史的風華歲月。
伊朗,這個古老文明的國度,曾是各宗教源頭的拜火教的遺跡,波斯君王大流士恢弘的帝國規模,不同於中東國家清真寺的建築型態;西元前的人文風景,與當代的伊斯蘭風情,交融在這片亞洲與中東接壤的高原之上。
巴札.逛遊市集
吃在伊朗並不困難,一盒生菜、幾片薄烤餅,幾串各式烤肉串(Kebab),就能飽足一餐。在觀光區,羊肉或雞肉配著一條麵包、一堆生菜,整整一份約兩塊美元。市集巴札(Bazaar)是人潮集中的地方,類似台灣的傳統市場,是當地人日常生活的社區,巴札都是在室內而不是露天的,不同於台灣傳統市場,穿梭在其中閒逛,要注意方向,以免一錯過,就很容易迷路。
伊朗人常說:「我們不是阿拉伯人,我們是波斯人;我們不屬於中東,我們是中亞。」他們的獨特性應該讓世人重新去認識,看看那壯闊的好山好水,一望無際的公路,壯麗輝煌的清真寺、波斯花園式的林園等等。
由於美國對伊朗採取經濟制裁,所以伊朗無法迅速的發展,美國更稱伊朗為「邪惡的軸心國」,因此大部分的伊朗人對美國政府並不是很喜愛。但現在,正是扭轉「邪惡的軸心國」一詞的時刻,也是讓人驚豔於伊朗的好時機了,何妨到伊朗走走看勘,你很快就會將人們對伊朗既定的負面印象拋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