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勞動部委託學者調查發現,台灣聘僱大量外勞,雖不是造成台灣近年勞工低薪的元凶,但至少是幫凶。調查顯示產業僱用外勞占比愈高,壓抑本勞薪資水準,報告建議政府管制外勞總數,不應持續鬆綁外勞引進,並應限縮外勞核配比例。
台灣近年外勞人數飆升,加上本勞低薪問題,引發外界關注,外勞大量進用是否影響本勞就業機會,甚至助長低薪現象,勞動部委託學者研究結果近日出爐,這是官方近十多年來,首次將外勞因素納入低薪問題研究,也是外勞引進多年,首次針對外勞是否影響本勞薪資進行的實證研究。
勞動部委託中經院學者賴偉文、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執行「低薪資對我國勞動市場的影響與政府因應對策」研究,除從產業結構改變、產業過度資本化、全球化、大學教育普及等因素分析外,更首次將外勞僱用變數列入研究,釐清兩者關係。
辛炳隆表示,我國自一九八○年代引進外勞,但九○年代台灣產業外移後,台灣開始面臨低薪問題,因此引進外勞不能說是造成台灣勞工低薪的元凶,但隨著這幾年外勞人數迅速飆升,聘僱外勞的確是造成薪資水準下降的幫凶。
研究並發現,低薪現象造成勞動參與率低、勞工被迫延長工時增加收入、參與教育訓練意願低落,造成父母照顧及教養孩子時間減少,影響下一代人力資本累積,學者建議政府短時間內若不能解決低薪問題,應針對低薪衍生問題,提補救措施。
學者建議 亡羊補牢
辛炳隆表示,低薪衍生的問題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勞工被迫延長工時獲取更多收入,研究發現服務業正常工時雖逐年遞減,但加班工時卻不減反增,其中又以相對低薪行業,如營造業、支援服務業與運輸倉儲業等,平均加班工時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