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十一日邀請四位美國前國防部長,討論美中關係發展、兩岸、北韓東南海等議題。去年卸任的海格表示,希望台灣的新政府不要放掉一些能達成正確目標、適當協議的良好進展,這對兩岸和整個區域都好,也不會讓美國陷入是否支持對台義務的困難決定的處境。
在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派遣航空母艦到台海周邊的培里表示,直航對兩岸政府都是非常困難的協議,最後卻達成了,如今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民眾往來於兩岸之間,雙邊更有大量的產業關聯,這讓他想到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以「相互保證毀滅」來相互嚇阻,如今台灣和大陸可用「相互保證經濟毀滅」來形容,兩岸只要兵戎相見,摧毀的是每個月數十億元的經濟總值,這是非常強大的嚇阻力,他能想出的最好方法只有透過降低軍事衝突可能性的協議。
接替培里出任柯林頓政府國防部長的柯恩則說,美國承認一個中國以及上海公報,但也有台灣關係法,承諾提供台灣防衛裝備,確保兩岸一旦走向統一,會以和平方式進行,而不是憑藉武力,這一直是美國的政策;問題是這個政策在未來能否延續下去,或許並不確定。
在中美建交時擔任卡特政府國防部長的布朗指出,美國對台軍售部分是基於國會的授權,但從美國的觀點來看,對台軍售是向中方釋出訊息,北京不能期望美國會被動行事而動武進犯台灣;換句話說,對台軍售儘管無法改變中方對台動武可能的結果,但可讓中方知道,對台用兵可能引發與美國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