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醫師的愛心 最棒的新年禮物

執筆人:陳長文終身志工 |2016.01.04
876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陳長文終身志工

日前,在報紙頭版上看到一則讓我感動的新聞。彰化芬園鄉衛生所一位吳師承醫師,視病如親的專業與敬業、愛心與耐心,在芬園這個偏鄉,擄獲了許多病患的心。

其中有關吳醫師問診的一個小故事,更讓人眼睛一亮。一位印尼移工頭痛求診,吳醫師一開始找不到「身體」上的病因,但在耐心問診之後,他發現,這位移工的病因應該是「電腦壞了」,因為電腦壞了,就無法和家鄉親友視訊。人在異鄉,家人是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思鄉之情不得解,這位移工的心情也為之受到影響,連帶的引發了頭痛。他指出了移工的病因,當這位移工把電腦修好後,頭痛就不藥而癒。

看著這個溫馨的新聞,心情也就跟著開朗了起來,這一年的伊始,也彷彿有了一個好的開始,讓人覺得,台灣未來的一年處處是祝福。

其實,這些深入各地、深藏各方的善念、善德與善行,才是台灣讓人覺得充滿希望的最大力量。而吳醫師的愛心,豐富了偏鄉的病患、豐富了台灣的人情,甚實也豐富了他自己。我相信,吳醫師竭心竭力的守護著民眾的健康,不是出於「工作」的心情,而是他把病人的苦看成了自己的苦,把病人的樂看成了自己的樂,這一種同理的心情投射,其實也是許多以助人為樂、默默為弱勢獻心獻力的專業人士或愛心義工的共同心情。

這一則新聞,也不禁讓我回想到,我在紅十字會擔任義工近三十年,所遇到的人與事,以及參與其中的點滴心情。

還記得,二○○四年發生南亞海嘯,數十萬人被無情的海水奪去了生命,數百萬的難民家園毀破、流離失所,透過新聞畫面,看到一幕幕人間煉獄的景象傳來,令人揪心難過不已。

台灣由於曾經歷九二一地震的慘痛經驗,社會極為同情南亞海嘯災民的處境,紅十字會立刻動員總計募得新台幣七點二億餘元。除在第一時間給予急難救助外,其後幾年紅十字會更投入中長期的災後復原與重建工作。其中,紅十字會總會在南亞海嘯災後援建斯里蘭卡兩處社區,於二○○八年落成,讓一千名居民入住。二○一一年,我到了其中的卡達瓦拉花園社區,為剛完工的兒童遊戲場揭幕。你知道嗎?當我看到小朋友們光著腳丫子,在遊戲場內盪著鞦韆、溜著滑梯、騎著翹翹板,在鋪著白色海砂的沙池裡嬉戲,從他們臉上滿足的笑靨,我心中的感動與安慰是難以用筆墨形容的。

同樣的情況也曾經在日本三一一地震海嘯後一年,我和曾經歷過莫拉克風災的泰武國小合唱團前往日本受災的福島、宮城、岩手三地,慰問受災的學生和老人,泰武國小原住民小朋友並不會說日語,但他們只要一開口,透過歌聲傳遞出的關懷和溫暖,無須任何言語,我看到原本低頭沉默的學生露出天真無邪的一面,大家用擊掌的方式相互鼓勵;我看到老人日照中心的老人家,原本矜持的長者都變成了慈藹的爺爺奶奶,很自然地將原從台灣來的小朋友擁進懷裡,而我們的小朋友也發自內心的親吻奶奶的臉頰,讓老人家感動地流下淚來。

當我們離開日照中心的時候,我們在雪地裡走了一小段路,天氣雖冷但心中卻滿滿的溫暖,尤其當我們走上一個小坡準備上車時,回頭一看,老人家們也在雪地裡佇著,不斷地向我們揮手說再見,我們也用力地揮手回應他們,大聲地說「珍重再見」,當時內心有一種被充滿的感動,久久無法忘懷。

其實,真正發自內心的關懷就是同理心,對別人的同理心不一定要花錢、費大力氣,只要能多站在他人的情境裡換位思考,就可以多一分理解和體貼,進而採取的行動也就更具有正向的能量。正是同樣的一分感動,及對受苦的人蒙福所感受到的真心喜悅,讓我們面對挑戰重重、災難處處的世界,仍能深具信心。

迎接二○一六年,無論你對這一年有著怎樣的計畫和希望,藉由這則溫馨的報導提醒每個人心中的善念和同理心,就是最棒的新年禮物。而台灣,需要更多這樣的新年禮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