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台灣計程車五顏六色,八十年才統一改為黃色,交通部規畫推動「多元化計程車方案」,鬆綁計程車顏色、費率。圖/蘇瑋璇、資料照片
二十多年前,台灣計程車五顏六色,八十年才統一改為黃色,交通部規畫推動「多元化計程車方案」,鬆綁計程車顏色、費率。圖/蘇瑋璇、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台灣計程車業者,生意受Uber影響,交通部規畫推動「多元化計程車方案」應戰,鬆綁計程車顏色、費率;除了隨叫即停的「小黃」,計畫將推預約制計程車,可讓業者選擇不同顏色、藏起車頂燈,外觀將如一般私家車;還有專屬APP,起跳價最多漲一倍,最低不得少於一般計程車,也可實行尖離峰不同價格,但車款、年份必須優於一般計程車,預計不能超過七年,目標五月上路。
交通部去年參考馬來西亞、新加坡作法,研商「多元化計程車方案」,已向行政院提報,未來計程車將鬆綁規定採分級收費,除現有計程車外,業者也可採用雙B或百萬名車推出預約式計程車,透過APP叫車且上車前可先試算車資,車身顏色由車隊自訂;不過,計程車司機團體、消保團體仍有意見,正努力溝通中。
APP叫車 尬上Uber
新方案也規畫,鼓勵計程車業者走向電子支付,預約車輛時就可事先刷卡付費,民眾可事先知道車型、顏色、司機名稱甚至路線,信用卡付款後,坐到目的地再由車上的機器確認消費;官員私下表示,就是採用Uber經營模式,讓合法計程車「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交通部說,多元化計程方案,不僅能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也讓現行計程車業注入新經營模式,讓同一車隊擁有雙品牌經營;多元化計程車除了採APP預約叫車,也可與百貨、飯店等業者合作推特約排班,提供消費者不同選擇。
雙品牌經營 新模式
交通部指出,在費率上將採分級制,業者提出費率需經過地方政府審查通過,收費更彈性,也可推出離峰會員優惠,但需業者有意願推出且時程上能配合,現仍在協調中,目標今年五月上旬上路;至於現行一般計程車規定和費率不變,身車仍維持黃色。
面對非法新興叫車服務Uber衝擊,交通部去年開始研商多元化計程車方案,日前向行政院提報大致敲定最後方向的方案,預定五月上旬上路。
根據交通部研擬的方案,預約式計程車的車頂不再有計程車的招牌,而是以放在車內,經由燈光方式顯示計程車的經營形式,所以從外觀上看起來像是一般私家車;預約式計程車採客人事先預約排班方式營業,不能像一般計程車沿街攬客,且預約式計程車的車齡限制會較嚴格,目前預計不能超過七年。
小車行 憂雪上加霜
對此,大型車隊樂觀其成,但很多小車行擔心因無力建置APP叫車,營業更困難。
台灣大車隊總經理李瓊淑表示,樂見計程車朝多元化經營,車隊未來也會有雙品牌;且手機預約叫車及刷卡付車資服務,已進入測試階段,農曆年後就會正式推出。
不少小車行擔心不但無法蒙其利,反而會形成大者恆大、小車行愈來愈無生存空間現象,營業更困難。
中華民國計程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梁平良說,預約式計程車規定不能沿街攬客,而是用網路預約叫車,但很多小車行根本無力建置APP叫車系統,預約叫車的計程車可能全由大型車隊包辦。
梁平良建議,交通部應有統一的計程車媒合規範,並協助所有業者納入APP平台,讓多元化計程方案不是只獨厚大型車隊。
小黃 vs. Uber
小黃:20多年前,台灣計程車顏色曾開放,後來考量安全辨識問題,80年統一改為黃色,漸漸「小黃」成了計程車代名詞。
Uber:創立於2009年,2010年首在美國舊金山上線,全球搭乘人次突破10億,目前至少在68國提供服務,公司市值逾1.65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