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插畫家「迷路」的作品,受邀參與北捷松山線彩繪,上圖為迷路和媽媽。前陣子冬至天熱,迷路也畫了一幅作品(左圖),令人會心一笑。圖/迷路媽媽提供
新銳插畫家「迷路」的作品,受邀參與北捷松山線彩繪,上圖為迷路和媽媽。前陣子冬至天熱,迷路也畫了一幅作品(左圖),令人會心一笑。圖/迷路媽媽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台北市宣布廢除寒暑假作業,引來廣大回響。其實九歲插畫家「迷路」的招牌「麋鹿」,就是源自於暑假作業,堪稱一次美麗的錯誤;迷路的母親米米表示,老師出了超高難度的暑假作業,才有這樣的機緣巧合,那也是「母親帶頭搞叛逆的革命結果」。
米米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兒子去年升小四暑假,學校要求做以麋鹿為主題的暑假作業,要先研究「麋鹿」的生態,再縫製一個立體麋鹿抱枕。「對絕大部分的九歲孩童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大人完全沒插手的機率微乎其微。」
落實自己作的意義
米米自認並非是「服從性高」的家長,決定讓孩子放下這個不切實際的任務,改設計一隻麋鹿,找個DIY杯盤的店,把設計好的圖樣印在杯子或盤子上,再用圖文創作記錄暑假生活。「雖然不符格式與規範,卻是孩子能力所及的作品,也落實了暑假作業自己作的意義。」
迷路的老師很滿意,將圖文日記陳列在教室供同學瀏覽,「全班拿出來的抱枕一模一樣,就是看誰的媽媽手藝好。」
米米說,現在寒暑假作業很誇張,她看過小三暑假作業看完論語,寫一篇心得報告,還有「收集六個以上城市的昆蟲,捕捉後飼養寫下心得」,大部分父母選擇去寵物店購買活體,弄一堆外來種後,昆蟲陣亡或被放養。
一名吳姓家長表示,老師曾出過「每天做家事記錄項目和時間」的暑假作業,「孩子想做家事平常就會做,如果孩子不主動,家長又為了應付學校的要求責罵孩子,這樣對嗎?」為了完成「家事表」,家長只能幫孩子「瞎掰」。
家長求好心切幫忙
高雄市文府國小老師王永志表示,多元的暑假作業,如生態研究、旅遊心得等,是老師希望讓學生有較活潑與輕鬆的作業方式。但遇到望子成龍成鳳的家長,就變成「家長作業」,甚至是「家族作業」,一家子動員才完成「巨作」;精緻程度媲美大學入學甄試作品,多半看得出來是「家長代工」,但他並不在意,「只要不是要拿出去比賽就好。」
學校調整作業模式
北市興華國小主任方美霞表示,學校的立場是調整暑假作業模式,「學生跟家長一起討論,出暑假作業」,老師則扮演協助引導角色。她舉例,中產階級家長,暑假就把孩子送到安親班,有善於安排家庭活動的家長,也有忙於工作的家長,把孩子送到阿公阿嬤家,「老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背景分群組,幫忙設計暑假作業。」
「把假期還給孩子,把學習主權還給學生。」方美霞以自己的孩子為例,她的孩子很想做一艘「樂高大船」,平常沒時間做,就等寒暑假來,這就是孩子給自己的寒暑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