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分析 當工作被搶走4位趨勢作家寶貴建議

整合/金融時報 |2015.12.19
1484觀看次
字級

整合/金融時報

亞利安娜.哈芬登

哈芬登郵報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她認為最佳的策略是「不斷適應環境,不斷保持彈性」。在一個裝置不斷革新、新平台推陳出新的時代,應對未來唯一不變的方式,就是擁抱改變。哈芬登指出,臉書與Instagram等新媒體都是可供使用者隨心所欲分享內容的平台,如果你在乎自己的觀點並想被更多人看到,你可以使用平台,而不是敲1,000戶人家的門。人們寫部落格,因此得到關注。

葛瑞騰(Lynda Gratton)

倫敦商學院管理實務教授

她建議,必須保持警覺:什麼是未來所寶貴的技能,並持續學習來掌握這些技能。教育、工作、退休的三階段模式已然過時。胸懷遠見並做好準備,才是聰明的作法。葛瑞騰也表示,要能衡量有形和無形的資產,「又老又窮固然可憐,但富有卻沒有家人朋友也很慘」。「未來難測,但人們必須評估自己愛的是什麼,最可貴的又是什麼」。

班恩約福森(Erik Brynjolfsson)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教授

他向學生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學做人類比機器在行的事情。包括創意、創業能力及積極、說服、互助等人際關係技巧。二是終身學習,因為今日的特殊技能可能隨著科技變革而貶值。三是做你熱中的事。在「第二次機器時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裡,贏者通吃將成為多數市場的法則,如果對自己的事業沒有真正的熱忱,往往很難持久。

傅利曼(Stew Friedman)

華頓商學院管理實務教授

他提出職涯規畫的三大考驗。第一是揣想未來。「想想自己十五年後的生活,可以讓人窺見自己想從生命中得到什麼」。第二是找出關係重大的人,從他們身上可以有所收穫。第三是保持創意。傅利曼表示「我希望大家想像自己是實驗室裡的科學家,在人生中嘗試冒險」,一步步來很重要,不進則退,找到未來有保障就業的關鍵,「是不斷再創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