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去年車體損失險理賠,若排除最大宗的碰撞、傾覆(撞車)理賠,汽車在行進中遭「拋擲物、墜落物」砸中的理賠金額不低,一年即賠付逾兩千八百萬多元,其次為「火燒車」,去年全市場賠了一千一百三十五萬元,汽車「爆炸」事故則理賠約五百零六萬元。
但保發中心的汽車「出險原因」統計表中,卻沒有「雷擊」這一項,而市場前幾大產險公司都表示,去年、甚至過去幾年,都沒有理賠過汽車「被雷打到」的個案。
雖然汽車被雷打到機率極低,但一家大型產險公司約在六年前,處理過一輛福斯高檔汽車,放在修車保養場中,遭雷擊案例;車主本來以為只有天線被雷打到,但後來因為無法發動汽車,才發現雷擊大電流已把車子內裝的電腦、GPS衛星導航儀器,全數打到「秀逗」。由於汽車被雷打到後,若有保險,「內部零件、汽車外部受損」都會賠,這家產險公司光理賠這個雷擊個案,就賠付二十多萬元,金額並不低。
產險業者說,台灣地狹人稠,且多數汽車都是在都市水泥叢林中行駛,被雷打到機率的確不高;且近年在雙B高檔汽車帶動下,許多新車改採「鯊魚鰭」設計,即將汽車內裝的GPS、FM、Mobile等高頻接收天線全數收在「鯊魚鰭」中,不像傳統老車外掛天線,被雷打到機率更低。
但也因為數位科技帶動,為提高道路使用效率,許多國家都在研發「車聯網」技術,未來一台車上除GPS、行動通訊設備外,可能還有其他多個感測儀器。產險業者說,若車聯網發展成熟,未來的「新車」中,各式跟行動通訊、網路技術及資訊有關的零配件會更多,若真的「被雷打到」,車主又沒有投保,以過去一台老車就要賠二十萬元的經驗,車主的損失可能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