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博物館兩岸唐三彩特展,圖為三彩天王俑。
圖/曾吉松
【本報台北訊】國立歷史博物館慶祝六十大壽的「盛世風華—洛陽唐三彩特展」昨晚開幕,氣勢非凡的天王俑、一人一面的胡人俑、可愛的仕女俑,帶人一窺唐之盛世。
「盛世風華—洛陽唐三彩特展」由史博館、河南省文物局、鴻禧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呈現史博館及大陸洛陽博物館等館珍藏,將展至明年元月下旬。文化部長洪孟啟、前政務委員黃光男等人到場祝賀。
大唐盛世吸引突厥人、高麗人及中亞移民定居。展場上一整排牽著馬或駱駝的胡人俑,見證了唐代族群多元。史博館副研究員江桂珍表示,這些胡人隨著商隊而來,除了馬伕也有大將軍。如武則天時代的胡人將軍安菩,從其墓葬挖掘出的騎馬胡人俑也來台展出。深目高鼻的天王俑展現唐代受到希臘及犍陀羅雕塑藝術的影響。
栩栩如生的馬及駱駝的塑像,展現唐代「馬上得天下」的立國之本,也顯露唐人雕塑動物的功力。
此展另一重點是唐代女子的時尚風。江桂珍指出,唐玄宗以後,髮髻的高度成了婦女的身分象徵。髮髻盤得愈高,身分愈尊貴,最具代表性的是「鸚鵡髻」。武則天時代,宮中養了會叫「萬歲」的九宮鳥、常有鸚鵡進獻宮中,盛唐婦女也因而流行鸚鵡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