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馬英九總統在「馬習會」致詞談到「九二共識」時,僅提「一中」,未提「各表」,引發國內許多批評。學者趙春山昨天說,這是因兩岸領導人六十六年來首次會面,雙方為和諧都避免出現「刺眼」詞句,他並透露,我方準備了兩個版本的講詞,原本曾考慮提及「各自表述」。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昨天在「馬習會後兩岸關係展望」研討會表示,據他了解,馬總統準備講稿時堅持要出現「各表」,認為「沒有各表,將來不得了」。
趙春山說,馬總統實際致詞版本,原本後面還加上「兩岸都確認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按照中華民國憲法架構,這就是一中各表」等詞句。
至於為何馬總統最後沒說出來,趙春山表示,據他了解,兩岸事前溝通時,陸方認為「馬習會」在第三地新加坡舉行,習近平也在新加坡國是訪問,提議雙方首次見面時可否不要「刺激對方」;雙方後來商定,兩人首度見面,彼此在公開場合都不說重話,致詞時「保持和諧」,「刺眼」詞句統統不出現。
因此,習近平先致詞,內容不提「反對台獨」、「兩岸同屬一中」、「一個中國」。馬總統後致詞,就不會提「中華民國」。
趙春山也提到,原本政府擔心陸方不守信,馬總統致詞還安排兩套版本,事後證明對方信守承諾,馬總統因而在致詞時談到「九二共識」,未提含「中華民國」的「各表」內容。
至於關門之後的會談,以及會後記者會,因為都是各自詮釋,沒有上述的尺度問題,趙春山說,雙方事先說好「愛講什麼就講什麼」,因此張志軍在記者會提了「反對台獨」、「兩岸同屬一中」;馬總統在記者會上也說,當面和習近平說出「中華民國憲法」等語。
降低敵意 陸將逐步作為
另外,馬習會中,習近平對我方訴求做出多項具體回應,其中最重要的是馬英九總統所提「逐步降低敵對狀態」;知情人士指出,習近平對於逐步降低敵對狀態,認為應有三個層次,一是兩岸軍事層次,二是外交,三是NGO團體等國際空間,日後將逐步採取作為,降低雙方敵意。
知情人士解析,大陸雖不明說,但這幾個面向未來應都有具體行動,讓台灣社會感受到敵意更為消除。國際空間中還包括了台灣參與亞投行,習近平明確表示,他一向認為「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應將台灣列為「優先考量」。此外,TPP、RCEP也是馬英九訴求的重點,習近平也立刻回應,將會正面看待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