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 馬習會破冰 台灣應更深謀遠略

文/資深媒體人 李維園 |2015.11.08
962觀看次
字級

文/資深媒體人 李維園

兩岸分治六十六年,馬習會儘管未見具體突破,較多的是象徵意義,但實質的破冰將帶來實質進展,殆無疑義。蔡英文稱馬總統不能「框限台灣未來」,西方媒體則稱:「緩和的基調已部分確定。雙方都強調和平與穩定,這只會釋放出積極信號。」

一九九三年以巴簽署和平協議,雙方領袖獲諾貝爾和平獎。以巴雖仍衝突,但這牽涉兩個民族、宗教的複雜因素,不同於兩岸之間。化解敵意要握手,要坐下來談,而不是激進丟鞋、辱罵。和平之路需要有人奠基,這是實質意義。

綠營在馬習會前後,所有制式反應都在預料中。蔡英文則轉變得快,會前已改稱不排除蔡習會。綠營向來抨擊大陸飛彈對準台灣,充滿敵意。但會前警告馬總統不能磋商「軍事互信機制」、「和平協議」等議題,未跳脫一貫矛盾的進退失據。

馬總統對習近平談到飛彈,稱習近平表示「軍事部署不是針對台灣」,不論相信與否,問題上了談判桌就是進步。台灣民間多有共識:「兩岸本應坐下來談,無須送子弟上火線」。謀與不謀和解共生,可檢驗政黨,何者能帶領國家走向坦途。

中日韓恢復停頓三年的領袖會議,南韓學者稱,三國要討論的議題太多,建立制度化的領袖會晤,才能正面開展。馬習會是制度化之始,台灣無論持何立場者,皆應「聽其言、觀其行」而後理性辯論。

可慮的是,台灣近年多民粹,如批評黑箱作業。但「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即使企業競合都不會敲鑼打鼓,預掀底牌,「透明化」坐在馬路磋商。立院政黨協商也是密室。因此黑箱是個假議題。

台灣可能政黨輪替,馬習會縱有任何承諾,明年也可能被新政府推翻。賣台假議題早已掃入歷史灰燼,蔡英文改談「不能框限台灣未來」,這也是個假議題。框架既約制別人,也約制自己,但看彼此智慧,如何談判而謀最大利益。

在西方評價中,習近平是自鄧小平以來最自信的中國領導人,有難以預測的領導風格,是發出混合信號的高手。他遊走各國,有意成為議程設定者。這次主動拋出馬習會,拉高層次,突破金箍咒,兩岸間的「博奕」已無可迴避。

馬習會正如習近平所言,是翻開了歷史性的一頁。台灣朝野應想想,兩人見面本身就是一紙和平協議,「歷史一握」將帶來和平效應,飛彈也僅是可有可無的議題。民進黨應多想想,慎言而不妄言。動輒煽動民粹、理盲,將未出招已落敗。

馬總統說,常在大學校園看到兩岸學生互動、歡笑。有熱情,沒有仇恨,沒有包袱。這樣的青年,罕見媒體報導。大家較熟悉的是,去年學運以來,少數青年學會了唸「黑箱咒語」,衝撞宣示「唯我」。

國際間縱橫捭闔,往往切在刀鋒邊緣,各國都需深謀遠慮人才,而非井底看天、拒絕接觸的自閉兒。青年是國家的未來,若僅嫁接「造反有理」的蠻勁,迷走於各項假議題,這樣地「框限台灣未來」也堪虞。

台灣政黨惡鬥,見不得人好,無論何事總是從負面去汙衊。看待馬習會,目光要投向未來,不必急著否定。六十六年走一步,下一步也許要等下一代。馬總統表示,歡迎更多大陸學生來讀書。互動的下一代,切磋民主,會有不一樣的視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