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國大陸湖北隨縣擂鼓墩一號古墓,一九七八年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編磬,在全世界僅有三套複製件,其中一套目前由台北市立國樂團接手保管。明年將嵌放於中山堂中正廳的背後,使中正廳成為世界第一個以中國古老傳統樂器為舞台背景的音樂廳。
曾侯乙編鐘除了將成為中山堂鎮館之寶,台北市立國樂團為了籌備台北市建城一百二十周年紀念音樂會,六月十一日將在中山堂中正廳內,以編鐘演奏「鐘鼓樂」、「河邊春夢」、「金陶玉磁響叮噹」曲目,並特別委託打擊作曲雙博士的鍾耀光創作一曲編鐘與國樂團的《超時空的城牆》;並首演錢兆熹的有趣新作《餐具碰碰樂》。
曾侯乙編鐘、編磬是當世最大的中國古樂器,全套編鐘磬重達五千多公斤,音律不僅媲美西洋平均律,更是世界音樂史上的一大發現。
北市國樂團長王正平表示,這套編鐘磬是文建會以五百萬人民幣的價格,於民國八十七年向大陸購置的複製件。當年在文建會副主委劉萬航的力主下造模複製,鐘磬架精美的雕工繪漆使它成為三套複製件中外型最華麗,且是包括原出土文物在內,唯一堪用的中國古樂器。
這套編鐘磬由文建會購進後,一直存放於國父紀念館做文物展示,為使這套編鐘、磬發揮更多功能,文建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商討將此套複製件移至中山堂存放,並由台北市立國樂團接手保管,每年委託作曲家為編鐘磬創作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