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金蜀卿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南京媒體報導,當代佛教界泰斗星雲大師曾說,中國有了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就可以傲視全世界。全球唯一的佛頂骨舍利,二十七日被迎請至南京牛首山佛頂宮的地宮長期供奉。負責牛首山專案建築設計的華東設計總院(ECADI)與佛光山有著多次請法因緣,設計團隊造訪了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聆聽星雲大師開示;同時也到過宜興大覺寺、南京雨花精舍參訪。團隊在大師開示法語與人間佛教精神中,尋找到以人為本的設計靈感。
南京牛首山以「一宮、一塔、一寺」亮相。寺在前、塔在後,後山則為供奉舍利的佛頂宮,宮、塔、寺相互獨立又形成整體。佛頂宮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穹頂,其中小穹頂象徵佛祖的髮髻,大穹頂以雙樹構造做支撐,巨大的袈裟穹窟蓋於上方。
宮殿設計成天井式的上下直通空間,最中心「禪境大觀」佛涅槃的臥像最為震撼。佛頂宮內部,有一座橢圓形的巨大穹頂現於眼前。穹頂周圍由一圈圈走廊組成,最外層的走廊裡供奉著數千個佛像。
穹頂最底層(地下六樓),供奉著釋迦牟尼佛祖頂骨舍利,一般不對外開放。供奉佛頂骨舍利的內室,有一座小舍利塔,舍利塔的中間放置了一個水晶罩,佛頂骨舍利便供奉在裡面。
佛塔的主入口以仿古磚鋪設,塔身為鋼混結構,屋面為暗金色筒瓦,佛頂塔的八樓放置銅鐘,九樓安置佛像。整座佛頂塔呈現「內八外方」形,內部裝飾有唐風建築之遺韻,又符合宗教建築之規制。
寺院建築 傳統交融現代
佛頂寺坐落在牛首山東峰東南側的半山腰上,將成為佛頂骨舍利護持僧團的弘法道場。佛頂寺中軸建築群沿襲佛教寺院伽藍七堂之制,秉承唐代建築風格,建築細節精美又不失氣勢。
西南側為僧寮區和禪修區,移步換景,頗有禪意。設計不僅將原建築形式復原得很好,還加入很多現代的元素,無論是木制欄杆的無障礙通道,還是身障人士專用電梯,都可以看出設計的用心。
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長久供奉在佛頂宮,今後每年將會有七次對外公開供奉瞻禮。即每年元旦、春節、大陸十一國慶期間,釋迦牟尼佛出家日(農曆二月初八)、佛涅槃日(農曆二月十五)、佛誕日(農曆四月初八)、佛成道日(農曆臘月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