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空法師(右)講述佛光山的教育理念;滿信法師(左)則分享在他鄉弘法、異地生根的心路歷程。圖/人間社記者妙開
依空法師(右)講述佛光山的教育理念;滿信法師(左)則分享在他鄉弘法、異地生根的心路歷程。圖/人間社記者妙開
【記者羅佑純、人間社記者陳美玉無錫報導】聯合國衛塞節執委會主席梵智法師、中國協會副會長仁青安杰活佛、常閑法師在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中主持「人成與佛成—佛教教育論壇」,邀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依空法師、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香港佛教聯合會祕書長演慈法師等人發表論文,分享佛教如何透過學校教育、宗教教育來提升學生道德,向下扎根。
全球建校 培養僧伽
「法輪要常轉,只能靠人,所以要培育更多的弘法人才,才能維繫佛教命脈。」依空法師發表〈佛光山的佛教教育事業〉,他指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非常重視教育,當初佛光山開山不是為了建寺,而是要辦教育,「教育」是佛光山四大宗旨之首。
依空法師指出,星雲大師弘法六十餘年來,發展出僧伽、社會、信眾等三大類的教育體系。
其中僧伽教育是佛光山的根本,從基礎到專業分為東方佛教學院、叢林學院,全球還有十六所佛學院;社會教育則有幼稚園、中小學、高中及五所大學。
而美國西來大學,則獲得美國西部聯盟(WASC)認可,至於就讀菲律賓光明大學的學生,幾乎都是天主教徒。
在信眾教育方面,全台灣有十六所人間大學,提供民眾佛學、社會技能等課程;目前海外有八十多所中文學校,傳承中華文化;至於天眼佛學院、人間衛視則擔負電子化弘法工作,展現佛法無界限;此外,佛光山有專為單身女性打造的勝鬘書院,前往海外參學;全世界更成立逾二千個人間佛教讀書會,建立書香社會。
滿信法師以〈跨越藩籬—談人間佛教在紐西蘭的本土化〉為主題,論述佛光山人間佛教秉持「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四大理念,分享在他鄉弘法、異地生根的本土化歷程。
跨越藩籬 接引青年
「依循語言、風俗、習慣、教育,推動人間佛教本土化的理念」,滿信法師強調,「佛法本土化」與「信仰傳承」一樣重要。
因此人間佛教在世界各地,舉辦多元青少年教育、才藝等活動,使青少年重視生命、學習佛法,用佛法面對未來。
滿信法師透過影片,闡述如何與當地學校、警政署合作,將人間佛教、和諧思想落地生根,因此榮獲紐西蘭政府頒發終身心靈輔導師、公共部門卓越貢獻等殊榮。
主辦單位表示,此場分論壇收到二十多篇中外論文,包括〈從藏傳佛教倫理角度試論人成與佛成思想〉、〈香港佛教教育的現代契機〉、〈佛教教育與人格完成〉等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