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脫衣物這類看似簡單的生活小事,對於瑋瑋來說卻是大大不易。瑋瑋有著唐寶寶普遍肌肉張力低、平衡感及肢體協調能力差的問題。三歲到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接受早期療癒時,走路不穩,手部抬舉、抓握等簡單動作皆容易疲累,像隻可愛的趴趴熊,總是懶懶的、不愛動。
穿、脫衣物這類看似簡單的生活小事,對於瑋瑋來說卻是大大不易。瑋瑋有著唐寶寶普遍肌肉張力低、平衡感及肢體協調能力差的問題。三歲到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接受早期療癒時,走路不穩,手部抬舉、抓握等簡單動作皆容易疲累,像隻可愛的趴趴熊,總是懶懶的、不愛動。
文/陳雲和整理
資料提供/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好棒,我學會自己扣釦子
穿、脫衣物這類看似簡單的生活小事,對於瑋瑋來說卻是大大不易。瑋瑋有著唐寶寶普遍肌肉張力低、平衡感及肢體協調能力差的問題。三歲到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接受早期療癒時,走路不穩,手部抬舉、抓握等簡單動作皆容易疲累,像隻可愛的趴趴熊,總是懶懶的、不愛動。
教保員首先加強瑋瑋的肌耐力和知覺動作訓練,例如,體能課時的投球,可以鍛練手臂肌肉的力量;音樂課時的拍打鈴鼓,能夠加強手臂抬舉;讓瑋瑋在趣味、遊戲中達到復健訓練。老師再把「脫衣」拆解成拉起衣擺、提起領口、雙手往前拉三個步驟,隨著瑋瑋肌耐力和粗大動作能力的提升,脫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為了能帥氣穿上襯衫,扣釦子是瑋瑋的新功課,老師一方面加強瑋瑋精細動作的訓練,如:夾珠珠、剪紙等手指操作練習;一方面從大顆釦子開始教,為增加學習動機,利用主題課,安排瑋瑋扮演耶誕老公公,不斷重複練習,他終於能自己穿上紅衣裳,並驕傲地向同學展示自己努力的成果,臉頰上也因成長而流露出可愛的笑容,令人歡喜與感動。
想像,讓穿脫鞋襪變有趣
四歲半的小哲是染色體異常的孩子,很容易分心,只要有細微的聲響或有人走動,小哲就很容易轉移注意力,待重新回到眼前工作時,又忘記自己停在哪個步驟了,加上手指的力量不夠,在在考驗教保員指導小哲穿脫鞋襪的智慧。
老師先訓練小哲的手指力量,示範一些有趣的手指活動,吸引小哲模仿學習,讓小哲手指逐漸靈活有力氣。接下來,老師再帶著小哲的手一步一步體會穿鞋襪的「手感」。剛開始小哲要把鞋襪從後腳跟底拉上來時,總是抓不到正確角度,卡了半天;於是老師運用想像力,請小哲的小手幫鞋襪繞過「小山丘」(後腳跟),被賦予任務的小哲便很努力地嘗試從各種角度「翻山越嶺」;老師又引導小哲摸摸鞋子上魔鬼氈刺刺的那一面,告訴小哲摸起來刺刺的表示它會痛痛,要用OK繃(魔鬼氈平滑的那一面)把它蓋起來,於是小哲每次做到最後步驟,便發揮愛心,把魔鬼氈牢牢按壓,希望讓刺刺的魔鬼氈舒服一點。
為了教小哲區分鞋襪的左右邊,老師指著鞋襪外側的mark,告訴小哲兩個王子站在一起會吵架,所以要把他們分開。
穿脫鞋襪的步驟都學習成熟之後,小哲拖拖拉拉的速度也有待改進。老師靈機一動,請小哲脫鞋襪上地墊時,就將痱子粉倒在手上說:「腳好臭喔,我們來把腳變香香吧!」引導小哲用鼻子聞、用手摸,確定是香香的味道之後,小哲馬上開始想盡辦法使勁把鞋襪脫掉。原本對小哲沒有意義也沒有興趣的穿脫鞋襪步驟,如今不到五分鐘就能完成。
孩子的學習雖然慢了些,但只要用對方法加上耐心訓練,終究能夠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