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瀝青黏性高(右),可混入較大塊砂石,因此抗壓性、穩定性相對高,也因橡膠透水性強,因此雨天濺水優於一般瀝青(左)。圖/侯俐安
【本報台北訊】機車、汽車、腳踏車,車輛汰換下來的廢輪胎怎麼辦?環保署歷經1年研發,將廢輪胎磨成膠粉,拌在瀝青混凝土中鋪路,初步測試不僅平坦度高,雨天濺水情形,也比一般瀝青好得多。目前已在台61線桃園大園南下路段鋪設,「讓輪胎開在輪胎上」,行駛時減少震動,也降低雨天打滑。
環保署組長翁文穎表示,今年5月15日在台61線南下路段,鋪設兩段廢輪胎做得橡膠瀝青。一段是33k+150到34k,而34k到35k+150則新鋪一般瀝青對照;另一段則是43k到45k+216,中間 43k+200到44k+200鋪設1公里橡膠瀝青,前、後則是新鋪一般瀝青當對照。
國內10年前也曾在苗栗轄內台1線鋪設橡膠瀝青,當時土法煉鋼鋪設,歷經10年試用養護,路面穩定、養護經費也更節省,且較一般瀝青道路噪音低、二氧化碳減排效益也更高,今年鋪設的則是引進美規全套橡膠瀝青拌製設備,試鋪過程更實際。
目前正在和台北市政府洽談鋪設,未來希望優先鋪設快速道路及橋梁,並進一步在國內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