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IMPCT」團隊從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左二)手中拿下「霍特獎」殊榮,右起為台灣研究生陳安穠、薩爾瓦多的艾安禮、宏都拉斯的潘方砥、加拿大的史泰勒。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政大四名IMBA研究生透過網路募資,在薩爾瓦多貧民窟蓋了第一間學校、落實「讓貧童上學」計畫,二十六日榮獲柯林頓「霍特獎」(Hult Prize)肯定,從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手中獲得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三千三百萬元)獎金。來自台灣的成員陳安穠相信,利用網路募資推動學齡前教育,可嘉惠許多人、改變世界。
「霍特獎」由柯林頓基金會附屬機構「柯林頓全球計畫」在二○○九年發起,希望藉社會企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今年主題是貧困兒童教育問題。
網路募資建校
四名不同國籍的政大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程(IMBA)研究生組成的「IMPCT」團隊,在全球二萬一千支團隊中脫穎而出,進入六強後更一舉擊敗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等團隊,拿下二○一五年「霍特獎」首獎殊榮,是台灣團隊首次獲獎。頒獎典禮在美國紐約曼哈頓舉行。
「IMPCT」團隊發現薩爾瓦多、宏都拉斯貧民窟的學齡前孩童通常由社區阿姨照顧,但鐵皮圍起的空間相當簡陋,沒日光燈,孩童蹲在積水處如廁;團隊決定設立「教育投資平台」,改善貧民窟學齡前兒童教育。
團隊找出亟需建學的貧民窟後,今年四月起在INDIEGOGO群募網站向全球募資,將整建計畫、地點、學生人數、經營現況及財務報表都透明公開,由民眾決定是否投資。
團隊募得五萬八千美元(約新台幣一百九十二萬元),在薩爾瓦多首都附近的Antiguo Cuscatlan市La Cuchilla社區創建首間學齡前教育中心,有效改善當地貧童教育。
得到「霍特獎」,團隊中唯一台灣學生陳安穠難掩興奮。她強調,這印證四人最初的構想可以付諸實現,更讓她相信低成本、大收益的成功實例,可在全球各地需要的地方複製推動;類似的幼兒中心成本約一萬美元。
回饋台灣偏鄉
陳安穠表示,近期會在尼加拉瓜成立類似中心,未來也將在台灣推動「族語保母計畫」,協助原住民及偏鄉的幼兒教育。
至於如何運用百萬美元獎金,陳安穠表示會與團隊討論決定;其他三位成員包括宏都拉斯的潘方砥(Juan Diego Prudot)、加拿大的史泰勒(Taylor Scabbie)、薩爾瓦多的艾安禮(Andres Escobar)。潘方砥、艾安禮是外交部國合會獎學金生,史泰勒是教育部台灣獎學金生。目前陳安穠、史泰勒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