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河南電】中國人的姓氏起源於那裡?這個千年的謎底,最近被中國大陸專家揭開了,中華萬姓源於伏羲故都河南的淮陽縣。
新華社報導,淮陽是遠古時期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定都和長眠之地。
現在淮陽縣保存完好的太昊伏羲陵墓,被稱為天下第一陵。數千年來,每年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的民間朝祖會,前來祭陵拜祖的人最多時一天高達數十萬人。
據統計,中國歷史上曾使用過的姓氏族有一萬多個,現在常用的有三千多個,其中直接起源於淮陽縣的大姓有李、陳、王、孫、胡等一百多個。
中國大陸專家學者日前在河南周口舉行的「伏羲與中華姓氏文化研討會」上,一致認為,太昊伏羲的偉大功績之一是,制定「正姓氏、制嫁娶」,實行男女對偶婚,開創了中華民族的姓氏之源。
早在六千五百年前,太昊伏羲率領他的部落,由現今甘肅省天水市,沿黃河東下,定居於淮陽縣。
專家認為,伏羲時代,還保留母系氏族,但父系社會才開始,群婚、亂婚現象普遍存在,人們「知其母,不知其父,知其愛,不知其禮」。
伏羲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思考,認為群婚、亂婚、近親婚配現象,影響人類繁衍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伏羲自定風姓,其他或以所養動物為姓,或以所種植物為姓,或以居所為姓,或以官職為姓等,中華姓氏從此起源。
伏羲時期,為制嫁娶,姓與氏有嚴格區分,以女子為傳承中心的宗族都稱姓,以男子為傳承中心的宗族則稱氏。「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遠古的先民以姓氏制嫁娶,實現了從愚昧跨向文明。
伏羲以其聖德團結統一了中華各個部落,並取各部圖騰特色:鱷之頭,蛇之身,鷹之爪,魚之鱗,虎之眼,鹿之角,組成新的圖騰?酖?酖龍。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龍的傳人便由此而來。如今,中華姓氏雖三千餘眾,如溯流而上,皆可追至太昊伏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