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老,老的是聖方濟安老院!」七十九歲荷蘭籍神父羅文思(圖/聖方濟安老院提供)來台服務半世紀,為了照顧孤苦無依的長者,創立聖方濟安老院,服務過近八百位長者。安老院使用近四十年,因不符合新制建築法必須重建,目前還缺一千萬元經費,盼社會大眾發揮愛心,讓更多無依無靠長者早日「回家」。
【本報宜蘭訊】「我不老,老的是聖方濟安老院!」七十九歲荷蘭籍神父羅文思(圖/聖方濟安老院提供)來台服務半世紀,為了照顧孤苦無依的長者,創立聖方濟安老院,服務過近八百位長者。安老院使用近四十年,因不符合新制建築法必須重建,目前還缺一千萬元經費,盼社會大眾發揮愛心,讓更多無依無靠長者早日「回家」。
羅文思五十二年前從荷蘭來到宜蘭,看見偏鄉農漁村貧困匱乏,當時為了與居民溝通,花了三年學台語。為了增加漁民收入,募款資助漁民打造變速漁船,並且在頭城跟大溪成立「窮人銀行」,當教友和漁民有嫁娶、購屋、小孩學費等需求時,可以透過自助或互助方式貸款應急。
羅文思也興建活動中心供學生課後讀書,且挨家挨戶拜訪頭城、礁溪一帶患小兒麻痺的孩童,親自帶著他們搭乘清晨的火車上台北看診;民國五十九年時蓋「文聲復健院」,讓孩童復健、治療,幫助過上千名病患,不少小兒麻痺患者都說,羅神父就像他們的「再造父母」。
民國六十四年時,他將自己的宿舍進行改建,創立「聖方濟安老院」,是頭城唯一的老人照顧機構,奉獻一生照顧長者。
院方表示,聖方濟安老院使用近四十年,從一開始僅十四個床位,後來增加到二十三床,但舊安老院因出入口寬度不夠、沒有電梯、地面高低落差大,不符一○一年起實施的新建築法規,因此不能再繼續住。
院方從九十七年開始募款一億六千萬元經費,一○二年把原建築敲掉、一○三年動工,將住在院區的十四名長輩分別安置在竹林安養院、聖嘉民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等,原地重建現代化多功能長期照顧中心。
「我的心還年輕!」羅文思說,雖然他來台灣這麼久,但從不覺得自己老了,聖方濟安老院的一磚一瓦、鋼筋水泥生鏽斑駁,才是真的「老了」,他希望更多人能一起共襄善舉,幫助聖方濟安老院重建基金早日到位,「如果可以,我要繼續為宜蘭人服務下一個五十年」。
聖方濟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下個月二十七日在宜蘭演藝廳舉辦「傳愛世紀—聖方濟慈善音樂會」,為新大樓不足的興建經費募款。美聲歌手殷正洋、長笛百變天后華佩和在地的噶瑪蘭民族樂團,將帶來一場溫馨的音樂饗宴,在〈望春風〉、〈新不了情〉等悠揚樂聲中,喚起大眾的愛心,協助安老院重建,讓溫暖延續下一個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