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前秘書:歐巴馬得和平獎是錯誤

 |2015.09.18
1898觀看次
字級
美國總統歐巴馬二○○九年領諾貝爾和平獎時,表情顯得有點勉強。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諾貝爾和平獎曾經多次引起爭議;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前秘書朗迪斯達德打破諾貝爾傳統,在十六日推出的回憶錄中指出,二○○九年美國總統歐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並未符合該委員會的期許;大陸異議人士劉曉波獲二○一○年和平獎,挪威外長還企圖說服委員會改變決定,以免損及與中國的關係。

朗迪斯達德一九九○至二○一五年擔任和平獎委員會秘書,無投票權卻頗具影響力;他說:「歷屆諾貝爾和平獎都不曾像二○○九年歐巴馬獲得和平獎那麼引起注意。」當時歐巴馬入主白宮僅九個月,美國仍未撤軍伊拉克與阿富汗。

和平獎委員會當初期望透過這個獎項鼓舞歐巴馬,卻在美國引起各界詫異、諷刺與強烈批評,「事後證明並未產生鼓舞效果」;當時許多人說,歐巴馬擔任美國總統的時間不夠久,所發揮的影響不足以與和平獎的分量匹配。「即使歐巴馬的許多支持者也認為,歐巴馬獲獎是一個錯誤。」甚至歐巴馬本人也都不敢相信竟會獲獎。

和平獎不和平 常被議論

此外,朗迪斯達德並透露,挪威外長史托爾第二年甚至試圖說服和平獎委員會,不要把和平獎頒給國大陸異議人士,以免影響挪威與大陸之間的關係;但委員會不予理會,宣布由大陸異議人士劉曉波獲得二○一○年和平獎。

不僅和平獎曾多次引起爭議,文學獎與經濟學獎也常引發議論,經常為人詬病的主觀因素包括政治偏見與歐洲中心論;以和平獎為例,相關爭議往往超越學術界,批評者的說法同樣包括具有政治動機、倉卒決定,以及定義有瑕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