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拍子舞誇張華麗、魅力四射。圖/邱琡雯
「蜘蛛精」的表演,舞台效果十足。圖/邱琡雯
文與圖/邱琡雯
列入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的六齋念佛,是京都的一項重要文化活動,六齋是指每個月有六天,人們要謹言慎行、禁止殺生、專注修行,傳說這是平安時代空也上人所創的一種舞蹈式念佛,名為「空也踊躍念佛」。
原本我只是單純地想看一場免費的藝術表演,且先是被「念佛」兩字所吸引,當然也感到困惑,後來才瞭解到這場饗宴的豐富意涵。
平安時代疫病橫行,上人為了拯救苦難眾生,也為了鼓勵庶民學佛,開始在京都的大街小巷穿梭,利用太鼓和鉦等樂器傳唱表演。在此之前,佛教信仰只在貴族王室之間流傳,並未普及到尋常百姓,後人效行空也,在這段期間僧侶與百姓一起念佛舞蹈。
目前京都的六齋念佛分成兩類,一是單純宗教上的「念佛六齋」,另一類是融合樂曲舞蹈的「藝能六齋」。江戶時代開始,「藝能六齋」演出的太鼓類型增多,又加進了笛子,為了配合樂音的演奏,慢慢融入各類表演元素,如耍猴、舞獅以及壓軸的蜘蛛精等舞蹈藝能,或是女扮男裝極其俊俏的白拍子舞,誇張華麗的效果十足、魅力四射。
八月中旬的仲夏夜我觀賞了兩次「藝能六齋」的演出,分別在真言宗的「千本ゑんま(閻魔)堂」和淨土宗的「干菜山齋教院光福寺」,地點就是寺院的戶外廣場和講堂大殿。
好奇的我私下請教了田中村六齋念佛保存會的西村會長,其實來觀看的大多是附近居民或少數遊客,演出主要由當地人或同好者自主性集結,大家對在地社會都有認同,也想找尋歸屬或傳承吧。西村會長本身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祖父和父親都加入了地區性念佛會,他也想和先祖連結,和他們一樣!
念佛會平常借用寺院場地擺放道具兼練習,寺院則在八月時提供展演空間,因此,會長在開場白時先唱誦一句佛號表示禮敬,接下來,就是純屬業餘水平的藝能秀。
京都現存的六齋念佛會多屬「藝能六齋」,理念和純宗教上的「念佛六齋」並不違背,都是在鼓吹念佛禮讚,只是表現手法已經不太有佛教色彩。演出者和觀眾不一定是佛教徒或具備佛教信仰,大家同樂才是重點,寺院也希望表演帶來人氣,能夠持續辦這類活動其實是皆大歡喜。
和念佛會的邂逅宛如一場饗宴,充滿了情趣與知性,寺院、在地常民與藝能表演的共生關係,也令我再三玩味。
(作者現任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今夏為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社會學研究室招聘外國人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