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空氣汙染、MERS等傳染病人心惶惶,市售口罩需求大,消保處隨機抽樣市售三十六件口罩,就有十九件標示違規,違規率超過五成,違規口罩中近半數誇大不實,宣稱可以阻隔PM2.5(細懸浮微粒)、過濾病毒、阻隔二氧化硫等毒物,誤導消費者購買。
消保處今年六月抽樣三十六件口罩,一般口罩六件、三件違規;醫用口罩三十件、十六件違規;PM2.5空汙議題受到關注,有五件口罩違規標示可過濾PM2.5,如:「PM2.5安心」、「可有效預防PM2.5微塵」等等,統統不合格;消保官王德民表示,目前國內外對於口罩防堵PM2.5都還沒有檢定標準,業者也提不出檢驗方法。
另外還有產品宣稱油漆噴漆防護、化學實驗防護,甚至還有一般口罩宣稱能過濾細菌,以及可阻隔細菌的藥用口罩卻宣稱能過濾病毒等,都涉及標示誇大不實,違反消保法,違者可處六到一百五十萬元罰緩。
本次有八件口罩違反藥事法,如未標示批號、品名與原核准不符等等,還有未通過藥事檢驗標準的口罩,卻標示為藥用口罩;食藥署表示,違規產品都已經統統下架,並要求回收限期改正,不改善者罰三到十五萬元。
標檢局說,考慮國人有PM2.5口罩的需求,未來將研議是否可以開發檢驗方式,就可以設置相關標準,讓消費者購買更有準則可循。
王德民表示,購買口罩除注意標示,還有口罩大小,小孩子使用成人口罩,沒有防護效果;此外,價格不是重點,這次有口罩一個將近二十元,但仍不合格,有的一個四元,還全部合格;口罩不是防毒面具,宣稱口罩可阻隔二氧化硫、化學藥品等毒物,統統不是口罩本身應有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