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球暖化讓乾旱愈來愈頻繁,衝擊全球農業生產力。中研院研究團隊耗時五年尋找植物在逆境生長的調控機制,發現阿拉伯芥中,有一種名為AFL1的膜蛋白,讓阿拉伯芥即使在缺水五成時仍能生長,而且長得比原來還好。未來將進一步應用在番茄、大豆和青花菜。
這項研究成果在八月三日登上「美國國家科學期刊」。
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韋保羅表示,乾旱是限制植物產量的一大主因,植物生技公司也開始在尋長抗旱品系,但必須先了解植物如何在逆境中生長,這也成為近年全球科學家重要目標。
韋保羅團隊使用阿拉伯芥實驗,發現當水分減少一半時,會促使AFL1作用增強,讓阿拉伯芥可以持續生長七成,根系更長也更茁壯;但也不能太過乾旱,若乾旱太嚴重,水分少了三分之二時,成長侷限到增加六成。
韋保羅解釋,並非每一種植物都有AFL1,阿拉伯芥只能算是植物界的小白鼠,但已發現番茄、大豆及青花菜中也有AFL1,未來一年內將研究同樣的模式,是否適用於這些植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