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百語39 有佛法,就有辦法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2015.08.07 語音朗讀 37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陸尋奇》電視節目製作人周志敏領導的攝影隊,攀登崑崙山脈玉珠峰,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會旗插在長江源頭。左起為劉建良、馬健民、黃石賁、蔡志剛。1995.6.10圖/佛光山提供 佛學院同學排班圖/佛光山提供 2014佛光山供僧法會。大師曾開示供僧的原則:不供養一餐,要供養全年;不供養少人,要供養多眾;不只供養現在,更要供養未來。圖/佛光山提供 大師帶領僧眾經行圖/佛光山提供 禪堂靜坐圖/佛光山提供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圖/佛光山提供 本文作於一九九五年(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 在我這一生中,俗家父母生養我的色身,固然劬劬勞苦,但十二歲出家以後,佛教卻給予我教育,長養我的法身慧命,讓我受用不盡,更是功德巍巍。我在佛教裡近一個甲子,深深體會出佛法的妙處,如果有人問我佛法有什麼妙處?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有佛法,就有辦法!」 年少在叢林參學時,我發心下山為信徒誦經,經常早出晚歸,穿越野狼出沒的荒郊,同學們都說我勇氣可佳,其實那是因為邊走邊默誦「六字大明咒」所帶來的力量。隨著年紀的增長,慧解日增,從虔誦《維摩詰經》、《藥師經》中,我勾勒「人間淨土」的藍圖;在受持《心經》、《金剛經》時,我享受「以無為有」的法喜,沒想到日後這些經文都成為我弘法利生的資糧,所以「有佛法,就有辦法」應世度眾。 宗教體驗 長養無比信心 古德常常勉勵後學:「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對於這句話,我的體驗最多。記得剛入佛學院時,才十來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難免心煩氣躁,口沒遮攔,後來藉著精進念佛,我減少了妄念煩惱,道業也逐漸成長。 一九五三年,我在宜蘭雷音寺主持佛七❶時,突然感到身心俱泯,大地空曠,此後耳邊佛號聲不斷,有時即使在室內行住坐臥,但是外面的人說話、走路,我都清清楚楚。有一次,我在大仙寺主持佛七,居然有人聽到我在睡覺時念佛,聲音了了分明。還有一回,普門寺舉行佛七,兩隻鳥兒竟然飛進大殿,與我共念佛號,應和有致,經云極樂淨土水鳥說法,誠信然也。 直到現在,無論坐車行步,我都習慣稱念佛號,路旁一畦畦田地、一棵棵樹木,也都成了我的方便念珠。我從正念,念到無念;從妄心,念到一心;從無念而念,到念而無念;從有人有我,念到無人無我;甚至念到時間、空間、天地萬物都為之一空,阿彌陀佛好像在我身上活了起來,極樂世界似乎就在當下。我深深感到只要「有佛法」,我們就「有辦法」在娑婆世間開創淨土。 宗教上的體驗,長養我無比的信心,我深信只要大家奉行佛法,啟發本自具有的佛性,一定能共成佛道。所以,在弘法生涯中,無論遭逢多少冤屈,我始終沒有退心;不管遇到多少阻難,我也沒有忘記弘法的使命。 佛法無邊 信心賜予力量 記得四十年前,初到台灣時,欲食無飯,欲眠無榻,有人說:「現在佛教衰微,耶教盛行,不如改變信仰,或許比較容易生存。」我以斬釘截鐵的口吻告訴他:「即使佛陀現身,親自叫我易服改信,我也不從!」四十年後的今天,佛教不但在台灣的發展盛況空前,即便在耶教為主的歐美國家,也有著不可忽視的潛力。 不久前,周志敏女士一行十人前往「無神論」的中國大陸,將「國際佛光會」的會旗插在長江源頭,更證明了佛法無邊,這一切都是信心賜予的力量,因此,我總是和別人說:「有佛法,就有辦法!」 多年以來,兩岸的分裂造成多少美滿的家園破碎,多少至親骨肉乖違隔離,我自己也身受其苦,飽經牢獄之災❷,譏謗之難。然而基於一份同體共生的理念,我自願從中穿針引線,默默努力耕耘,有人對我說:何必自找麻煩,去接觸這個敏感的問題?但由於我對統一融和有信心,所以還是義無反顧,為所當為。 《華嚴經》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的心中本自具足無限的寶藏,等待我們去努力開發,因此,在佛門裡講究發心。一九四九年,我孑然一身渡海來台,雖然居無定所,但每到一寺,我都自動發心服務,從典座到編寫,從司水到園頭,乃至擔米運糧,扒糞除垢,無不任勞任怨,戮力以赴,所以我不但從奉獻中拓展更多的能力,更贏得寺眾的歡迎。他們讚美我的發心,誠意地留我長住,在世局動盪,人心惶惶的當時,可說是非常難得。 心存佛法 人我和敬團結 一九六七年,開闢佛光山時,我經常在烈日寒風中,發心砌磚牆,堆石頭,鋸木料,挑砂土,拌水泥,徒眾看了,也前來自動幫忙,大家同心協力,樂趣無窮。後來每次領導弟子們做事時,我也總是率先動手,以無形的身教來代替苦口婆心的言教,往往收到更好的效果。〈三皈依〉文中,有一段是:「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如果我們能心存「佛法」,發心奉獻,人我之間的相處一定「有辦法」和敬團結。 佛教本有經世濟民之效,無奈數百年來,在政治壓迫與人為誤導下,失去原來的活力,流於避世的宗教。目睹此景,我發願力挽狂瀾,弘揚聖教,經過數十年的辛勞,終於將佛教教育、文化、慈善事業興辦起來,使佛法與生活融為一體。當雨過天青,雲開日現時,我懷抱感激的心情,更立大志,願將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於是繼續勇往直前,投注十餘年的心血,克服人情風土的種種困難,在世界各地廣樹法幢開拓淨土。我的一生並不平順,但是在「佛法」的願力驅使下,我甘於接受磨鍊挑戰,所以就「有辦法」面對現實,無畏橫逆,一步一步地完成理想。 我本身沒有什麼特長,幸而從小承受「佛法」的薰陶,培養我堅忍的耐力。因為肯忍辱負重,所以在民風保守的宜蘭,我能夠突破萬難,開辦台灣第一所佛教幼稚園,組織台灣第一個佛教青年會,興建台灣第一間念佛堂,成立台灣第一支佛教歌詠隊。由於肯忍勞耐怨,因此在人事紛擾的南台灣,我也能調和眾議,興設壽山寺,開闢佛光山。當眾人讚歎我很「有辦法」,能行人所不能行時,我想到《維摩經》裡的一段話:「一切煩惱,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不免深自慶幸在煩惱交煎的人生苦海裡,擁有寶貴的「佛法」,使我在動心忍性之中,增益己所不能,從而不斷地超越自己,實現生命的意義。 恭敬長老 獲得鼓勵贊助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首佛教偈語,對於我畢生做人處事,有著很大的啟發作用。記得一九五二年,我在宜蘭落腳,曾有人提議我擔任中國佛教會宜蘭縣支會的理事長,我自忖才疏德淺,於是推薦成一法師前往任職;在連任屆滿之後,我又再度被屬意為繼任人選,然而我還是執意辭讓給真華法師。如是十餘年過去了,當無人可繼時,我才從善如流,出任掌職。由於謙讓成風,偏處一隅的宜蘭佛教在一團和氣下,發展之迅速,連一些大都會都望塵莫及。所以,我們不要害怕先天條件不足,只要「有佛法」,自然就會「有辦法」。 剛出家時,年少氣盛,看到佛門裡一些長老的言行不能令人起敬,十分不以為然;然而當我在《法華經》中讀到常不輕菩薩的行持時,不禁起大慚愧心,從此對於一切眾生,我都抱持尊重的態度,縱使遇到與自己風格不一的長老大德,我也恭敬禮遇,並且在背後讚美他們的長處,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久而久之,長老們也給予我很多贊助鼓勵。 一九五四年,南亭法師不棄偏遠,撥冗來到宜蘭小鎮,為鄉民講說《八識規矩頌》;道源法師也曾在示寂前,南下高雄,前來佛光山為學生教授《大乘起信論》;其他如印順、默如、東初、演培等諸山大德,都曾應邀至雷音寺、壽山寺等處說法,支持我辦學度眾。我乃一介後學,又非隸屬同門,承蒙他們鼎力相助,在感激之餘,我深深感受到只要「有佛法」,就「有辦法」融和異己。 行止合度 內心清淨為要 過去在佛門裡規定:出家人必須學戒五年,方可聽教參禪。由於在律儀上受有嚴格訓練,使我雖然出了佛學院的校門,依然行止合度。二十一歲那年,我被派往宜興出任小學校長,住在祖庭大覺寺。有一天,擔任住持的師兄前來,稱讚我做人老實。原來他為了試探我,在房間的罈子裡藏著寶物,結果發現一個也沒少。其實,我一直遵守不予不取的戒規,從來不曾興起掀開罈蓋一探究竟的念頭,所以連裡面裝的是什麼都不知道,沒想到卻贏得師兄的敬重。 三十多年前,我經常搭乘平快火車,南北兩地奔波講經,因為在佛門裡慣於抬頭挺胸,目不斜視,在八個小時的車程裡,我直脊端坐,默念佛號。有一回感動了一名鄰坐的軍官,竟然跟著我下車,要求皈依在三寶座下。其餘以持戒度眾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所以,「有佛法,就有辦法」。 只是在奉行戒律時,我們必須圓融通達,否則為教條所縛,反而失去了佛法的精神。記得有一次,南亭法師與我應邀到宜蘭高中校長溫麟的家中作客,主人親自下廚包餃子殷勤款待,我們雖然明知裡面是以韭菜、雞蛋為餡,還是隱忍不語,將一盤餃子吃完,以免唐突失禮。十年前,在日本佛教會用餐,當侍者端來麵時,腥羶四溢,才知道此地的麵湯全都是用魚蝦熬成的,為了避免大家難堪,我們只有囫圇吞下麵條了事。〈七佛通戒偈〉中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法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學佛度眾,內心的清淨最為重要。 體會無常 處理多變人生 佛光山的道場,建在山明水秀之中者固然有之,但多半是設在喧囂鬧市的高樓大廈裡,樓下往往是理容院、KTV,在深夜裡飽受噪音侵擾。初來乍到者,不明其理,以為怪事,久而久之,也明了個中奧妙:幽蘭長在深谷裡,因此只能孤芳自賞;牡丹性喜南地,所以北地之人無緣親炙。如果太堅持表面的清淨,反而無法對一切萬物發揮正面的力量,必得了解「佛法」的真諦,和光同塵,不執不拒,如蓮花一般出汙泥而不染,在暑熱中吐露芬芳,才「有辦法」讓更多人分享清涼美意。 經常有很多人羨慕我定力很夠,其實我自知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佛法」帶來的利益:少年時出家學佛,我從排班、經行、靜坐、念佛裡修習耐煩的定力。青年時來到台灣,我在衣食缺乏,生活艱困中,增長堅毅的定力。中年時法緣漸佳,我從接引信徒,談話開示裡,培養說話的定力。老年時雲遊傳教,我從乘坐十數小時的飛機,與信徒一次合照數十張照片,應邀出席幾個鐘頭的齋飯供養中,成就適應時空的定力。懂得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有辦法」隨緣自在。 許多人告訴我:佛法裡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讓他們感到害怕。其實這些都是世間的實相,不能逃避,也無須驚懼,如果我們能順應真理而行,將會發現:「無常」真好!「無我」真美! 我回想自己本來並不聰慧,但因為體會「無常」,所以我不氣餒,加緊功行,終能以勤補拙;我原先一無所有,但由於了解「無常」,因此我不灰心,努力奮鬥,故能以福慧莊嚴一切;遇到挫折失敗,因為深明「無常」,我培植因緣,最後定能轉危為安;徒弟頑劣,由於知道「無常」,我耐心輔導,使頑廉懦立,終會成為良才法匠。因為世事「無常」,所以文明才得以進步;因為生命「無常」,所以未來才抱有希望。能夠以「佛法」的觀點看待一切,從世事無常中汲取經驗,就「有辦法」處理多變的人生。 懂得無我 方能擁有更多 「諸法無我」並不是說沒有了我,而是指世間諸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沒有一個固定獨立的實體存在。懂得「無我」,能夠放下小我,融入大我,方能擁有更多;體悟「無我」,博得布施成就,分享眾生,就能處處有我。 五十年前,我因為割愛辭親,出家為僧,將身心奉獻塵剎,所以才能擁有三千法界。來到台灣以後,我因為捨去北投靜修的機會,投入大眾之中,所以才能在佛教文化事業上有所建樹;三十年前,我走避榮華名利,來到偏僻的高雄鄉鎮弘法利生,所以才能發展出聞名世界的佛教重鎮;十年前,我卸下國內道場的一切行政職務,胸懷法界,才能將佛教推展到世界各地。甚至我將自己的寺院送給同道,捨給學生,所結的法緣更廣;我把每次出國弘法所得到的紅包供養,悉數饋贈給當地寺院,因此成就了海外道場的建設。緊握不舒的拳頭,怎能掬握秋毫,更遑論宇宙法界?能徹悟「佛法」的無我真理,進而喜捨布施,才「有辦法」享受更多豐美的果實。 一燈能照破千年晦暗,一燈也能分燈無盡,光照大千。擁有佛法的喜悅,應該讓眾生共同分享。昔時,維摩詰居士授予天女「無盡燈」法門,使得天宮大眾同受法益;佛陀在臨入滅時,於法華會上,授記諸阿羅漢皆當成佛,並囑咐他們,亦當為後世弟子授記傳法,於是娑婆世界有了無窮的希望。 佛法傳播 佛子攜手努力 我雖自愧才薄德淺,但於大覺佛陀的聖教總是念茲在茲,力圖發揚,所以我舉行過不下千百場皈依典禮,藉著常住三寶的功德,開發大眾自性三寶的靈光;我努力興辦各種佛教事業,順應各種眾生的根機,將佛法的智慧傳遞給十方大眾;我提拔徒眾法子晉升住持,親授袈裟法衣;我創立佛光會檀講師制度,為入選者親頒證書。 如今,傳燈不僅是神聖的使命,也成了一本書的名字。天下文化公司將我數十年來的弘法生涯記錄成冊,以此為名,公諸於世。社長高希均教授在記者會上說:「……四十年來,台灣經濟是一種奇蹟,而星雲大師將佛光山組織得有條不紊,讓佛教無遠弗屆送至全球各地,也是另一種奇蹟……。」對於他的讚美,我愧不敢當,因為這一切都不是我個人的功勞,而是千千萬萬的佛子們在佛法的感召之下,發心努力,攜手締造的佳績,這就是為什麼我常說:「有佛法,就有辦法!」 誦經念佛是佛法,正知正信是佛法,發心立願是佛法,忍耐謙讓是佛法,尊敬包容是佛法,持戒禪定是佛法,清淨中道是佛法,無常無我是佛法,喜捨布施是佛法,傳燈授法是佛法……,乃至四無量心、六度四攝、慚愧感恩、因緣果報等都是佛法。離開了世間,就沒有佛。有了佛法,生活在世間上的人才能夠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所以,「有佛法,就有辦法」。 【注釋】 1 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七日,為慶祝彌陀聖誕,大師於雷音寺舉行佛七法會,不但帶動全宜蘭人參加,許多遠赴他鄉工作的民眾也特地趕回參與,歡喜的氣氛如同過年。 2 1949年,大師來台後,一度被誣為匪諜,與慈航法師等人一同被捕,入獄二十三天。幸經孫張清揚擔保,吳經熊等人奔走,才被營救出獄。 前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38 生氣不能解決問題 下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40 我是佛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2【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3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4祈福.勝尾寺2025.10.2005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6【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07【歡喜收穫】 圓一個幸福園藝夢2025.10.2108行動奶奶傳奇 1年淨化52海灘2025.10.20093佛光人行佛敬老孝親 老人節獲表揚2025.10.2010佛光山新馬寺 為逾2200考生祈福2025.10.2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往事百語100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知苦增福歌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 作者其他文章《貧僧有話要說》(二十八說) 我解決困難的方法往事百語100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往事百語94 排難解紛不是閒事往事百語91 愛,就是惜往事百語89 弘法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