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孟互換飛地 居民喜迎新祖國

 |2015.08.02
907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印度和孟加拉政府周五午夜就超過一百五十個飛地,進行歷史性領土交換,解決數十年的邊界糾紛。歡欣鼓舞的群眾,在周六慶祝這起全球最難解領土爭議之一終於落幕,數萬人因飛地領土爭議,淪為無國籍身分近七十年。

印度和孟加拉在六月達成邊界協議,兩國將各別在一百六十二個飛地升起各自國旗,孟加拉境內有一百一十一個飛地、印度境內有五十一個,當地時間午夜過後一分鐘,對這些領土宣示主權。飛地是指一國境內另一塊隸屬他國的土地。

交換飛地,意味自一九四七年以來一直沒有國家身分的五萬人,現在成為國家一分子。不過,交換飛地也意味部分家族拆散,家庭成員要在留下及接受新身分或離開之間作出抉擇。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莫薩爾丹加五歲男童吉哈德.歐巴馬成了飛地互換後,取得新公民身分的住民所企盼的自由象徵。吉哈德.歐巴馬是第一個在印度醫院出生,出生證明上登載父母真實姓名和地址的孟加拉飛地兒童。孟加拉飛地住民過去想去印度醫院就醫,印度學校就學,往往被迫偽造身分和地址。

達錫爾查拉飛地的居民坎達克和朋友們手舞足蹈地說:「我們已經活在黑暗中六十八年。」達錫爾查拉之前隸屬於印度,如今納入孟加拉的國土版圖。

坎達克向法新社表示:「我們終於看到了曙光。」達錫爾查拉數以千計的民眾,不畏雨季雨勢,在泥濘路上前進高唱孟加拉國歌,高喊著:「我的國家、你的國家。孟加拉!孟加拉!」其他人則點燃六十八支蠟燭,紀念「六十八年來無止盡的痛苦和屈辱」終於畫下句點。

法新社報導,孟加拉境內印度飛地住民,一面倒選擇孟加拉國籍。但近千人選擇保留印度國籍,這代表他們得在十一月前離開家園,移居印度的西孟加拉邦。

巴曼在飛地交換前夕告訴媒體:「這些天,我止不住眼淚地想,我沒有他們要怎麼生活。」「我的孫子打電話給我說『奶奶,請不要走』,每當我聽到手機響起,我的心就被恐懼重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