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美術館的庭園花木,和古老紅磚建築相映成趣。圖/阡陌
遊覽阿姆斯特丹市區,不妨順便體驗遊河樂。圖/阡陌
文/阡陌
國立美術館 觀大師畫作
清晨六點,荷蘭航空班機降落在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我們夫妻搭乘計程車前往投宿旅館,安頓好行李,丈夫步行前去醫學會場報到,我則興沖沖地在旅館外的電車站買了張七歐元的全日票,搭乘四號電車進城去。
這家「Novotel Amsterdam City」位在市郊,在停留一周期間,每天享受著日出而出,日入而回的通勤樂趣,沿途越過幾條大小運河,有的清淺嫵媚,三兩獨木舟閒閒依偎河岸;有的波瀾壯闊,遊艇呼嘯往來,拖著一條白色水花,不同的河上風光為我揭開探訪阿姆斯特丹的序幕。
維梅爾 讓牛奶流動
來到國立美術館站下車,館外帶狀庭園裡草木青蔥,把這座哥德式的古老紅磚建築襯托得雍容典雅,是荷蘭最大的藝術品收藏和展覽的寶庫。買了票進去,觀眾稀少,多年來養成了早早進場的習慣,在恬適的氛圍裡與大師們的作品靜靜交流。
直上二樓十室見到了心儀已久維梅爾的《倒牛奶的女僕》,整個畫面空氣靜止,微光中只有一線牛奶在流動。細膩的手法將色彩、光影及畫面布局營造出柔和氛圍。另一幅《讀信的藍衣少婦》也是如此溫暖舒服。這位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維梅爾,四十多年的歲月裡都在台夫特度過,擅長以嚴謹的構圖,巧妙運用光影,將日常生活題材,營造出賞心悅目的風格。
林布蘭 創新擅聚光
接著轉往十二室,懷著朝聖的心來到光影大師林布蘭的《夜巡》(一六四二)前,這幅畫是林布蘭受託,為當時的「阿姆斯特丹射擊協會」大尉柯克先生所創作的巨幅群像畫。
第一次觀賞這幅畫作大約在十五年前,對西洋繪畫屬於看熱鬧的階段,一位荷蘭友人陪同我們夫妻擠在觀眾群中,熱情地介紹畫的內容。當時的感覺是一群觀眾和畫中的一群人對看著,根本看不出畫中人物和光影的安排。
畫面上一群人歡笑蜂湧上街,向前方兩位人物靠攏,營造出活潑動感;運用土黃的暖色調,而上尉的紅披巾及紅衣士兵的軍裝,小女孩和連長明亮的淺朱黃色,成了點睛效果,來自左側的光源,照亮一些人物,也將一些人物隱入黑暗中,留待觀者細細搜尋。明暗對比朗朗呈現出人物和街道的空間。
林布蘭利用光線的明暗對比,讓畫面呈現出扣人心弦的流動和層次,這幅畫是林布蘭最具革命性的畫作,將傳統的荷蘭群體肖像畫轉化成為充滿光線色彩和動感的繪畫。館方刻意將同時期荷蘭著名的人像畫安置在《夜巡》兩側,讓觀眾對照欣賞,更襯托出光影大師擅長聚光的功力,館方如此的用心安排,真是體貼又巧妙。
館藏豐 富展間多元
二樓的八室有幅《閱讀的老婦》,九樓的《猶太新娘》,是林布蘭人像畫中善用「手」的表情之經典作。尤其是後者,新郎將手放在新娘胸前,這種深具聖經莊嚴涵義的手勢,呈現出婚姻結合了世俗與精神內涵層面。
國立美術館有一百多個展間,館方提供有平面樓層,並標示幾個主要的觀賞重點,讓觀眾在有限的時間裡,快速找到喜愛的展覽主題。旅遊到一個城市,總有許多值得觀賞的人文風景,我利用一個上午時間,流連在十七世紀荷蘭繪畫黃金時期,兩位大師的經典鉅作前,細細觀賞,慢慢體會,人間之樂,莫過於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