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者歡喜參與集思廣益的開題報告會。
圖/人間社記者趙唯宏
【人間社記者趙唯宏上海報導】經過重重審核,二○一五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十日在上海星雲文教館舉辦,徵集各地有志研究人間佛教、發揚人間佛教義理,透過文字弘揚佛法的青年學者;來自北大、人大、南大、廈大、武大、山大、湖大、華師、南開等校二十五名碩博士聚集。星雲文教館住持滿蓮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妙凡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讓教授與會。
十日有六位學者發表開題報告。南京大學的張文婷從《貧僧有話要說》入手,談論星雲大師關於人間佛教的未來展望;巴黎第四大學(Paris Sorbonne)的陳美美以《釋迦牟尼佛傳》中的語言文學價值,探討佛教與文學的關係;首都師範大學的吳小安由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和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入手,討論對大陸漢傳佛教改革的啟示。
中央民族大學的張倩要討論人間佛教在佛教現代化進程中的實踐;南開大學的溫光怡立足新媒體,探討佛光山的人間佛教傳播;北京大學的林嘯試圖挖掘淨土經論中的人間佛教思想,探討人間淨土與傳統淨土的關係。
滿蓮法師以影片介紹上海星雲文教館近期活動及主要功能,從各樓層的功能布局講述如何透過道場,落實三好、四給,讓人體會人間佛教的喜樂性、實用性。星雲文教館是實踐,研討會是理論,但都是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為目標。
程恭讓教授介紹這次獎學金頒發的意義及宗旨:第一、推動有緣學生深入了解人間佛教。第二、為未來人間佛教的研究和弘揚培養種子,第三、開創人間佛教的新課題、新領域、新思想及新視野。第四、復興中華文化,佛教不能缺席,從中找出安身立命的養分。「人間佛教是正信的佛教,是回到佛陀本懷的信仰。」
妙凡法師表示,在佛教史上,只要建一間寺院就是高僧大德;星雲大師在全球五大洲建了近三百所寺院,推動各項文化、教育、慈善、共修活動,可謂中國佛教史上第一人。
著重佛教史脈絡
國際視野不可缺
晚間,滿蓮法師、妙凡法師與程恭讓教授與學者進行人間佛教論壇,由妙凡法師主持,並分享他們與佛光山的因緣。隨後,滿蓮法師談及,人間佛教推動過程中並沒有世俗化,入世是為了淨化社會。妙凡法師介紹星雲大師新著《貧僧有話要說》,此書記錄人間佛教發展史,告訴人們在五欲六塵中,如何過淨化昇華的生活。
程恭讓教授表示,想要寫好論文,嚴謹的學術態度、國際性的視野及佛教史功底不可少。妙凡法師提醒青年學者感受星雲文教館的施設,人間佛教就在當中說法。
小辭典 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論文寫作的重要環節,為闡述、審核、確定論文選題及內容而舉行,旨在監督和保證論文的質量。
選題依據包括學科性質、理論及實踐意義、研究現狀分析等。
研究內容需說明研究中要突破的難題、擬採取的研究方法、論題有何特色或創新、相關參考文獻。評審委員聽取開題報告,提出修改或補充意見,研究者據此修正、補充,再著手論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