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的農地價格被假農民炒太高,真農民反而面臨無地可耕的窘境。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農委會要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未來只許有實際務農的真農民蓋農舍,終結假農民炒地皮,但近日卻遭立委從中阻攔,指修法將損害農民權益,由於選舉將近,修法恐影響選情,前天甚至傳出行政院要農委會暫緩推動的消息。
昨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受訪時堅定表示,農委會和內政部需要時間和立委溝通,但一定會持續推動修法、不會拖延,「這對台灣農業、國家安全都很重要,不修法,所有農地都會變成像宜蘭那樣不農用,還談什麼糧食自給率?」
農地不農用問題,源自二○○○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法,讓一般自然人也可買賣農地所致。原想讓農地可更活用,沒想到卻被鑽了「買農地的人就等於農民、不務農也沒關係」的漏洞,因農地比都市土地便宜,不少假農民將其用來炒地皮、蓋別墅,歪風充斥桃園、宜蘭良田間,想回鄉務農的青年農民,卻陷入農地價格炒太高、租買不起的困境。
為解決此問題,農委會決定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中農民的定義,清楚界定「領有農保、第三類保險或實際有務農行為的人」才算農民,才能興建、買賣農舍。
該辦法修正,只要農委會和內政部通過即可,不需經立法院,但近日卻有立委跳出來,要行政院暫緩修法,藍委陳超明認為,修法會造成農地價格崩盤,使農民財產損失,並縮限他們貸款額度,綠委蘇震清則指出,嚴格限制農民身分會損及農民權益。
陳保基反對立委說法,強調「真農民的權益,是不受修法影響的。」根據農委會調查,近期農地價格持平或略降,但沒崩盤,地價漲是因之前錯誤政策所致,現就算價格大跌,也是回到原應有的價格,陳保基說,只要農民將農地用來耕作而非買賣,就不會有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