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圖)分享對《金剛經》的體悟,聽眾沉醉在世情、人情透澈幽微的解析中。圖╱人間社記者何曰昌
蔣勳分享對《金剛經》的體悟,聽眾沉醉在世情、人情透澈幽微的解析中。圖╱人間社記者何曰昌
【人間社記者李明軒台中報導】「人間有情,令人萬般眷戀,你會捨得還是捨不得?」由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及佛光山惠中寺合辦的中台灣文化藝術饗宴、「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日前在惠中寺起跑。第一場邀請到美學大師蔣勳主講「捨得,捨不得—人生的兩難」,他以多年修習《金剛經》的體悟,引領現場一千八百位聽眾,思索在生命繁華落盡時,學會如何自處。
蔣勳從刻有「捨得」、「捨不得」的兩方印章談起,分享在父母親相繼過世後,因為「捨不得」而每天修習《金剛經》,最終學會「捨得」的心路歷程;他也分享如何透過生活中的種種事物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去體悟《金剛經》。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蔣勳指出,《金剛經》在教大家如何安頓自己,讓自己不安定的心安定下來。他說,偉大的經文,不是要人讀快、讀多,而是要放在心裡,「對我而言,《金剛經》經文中,最令我震撼的六個字是『不驚、不怖、不畏』,最難的也是這六個字。」蔣勳強調,雖然自己常誦《金剛經》,但在現實生活裡,還是隨時害怕在別人的驚慌裡看到自己的驚慌,因此知道,讀懂經文很容易,能在生活裡切實做到,原來這麼困難。
憂愛結縛 難捨能捨
蔣勳說:「我們對青春的捨不得,對歲月的捨不得,對時間的捨不得,對生命的捨不得,一路走來,一路捨不得,時間不會因為捨不得而停止,所有的捨不得,都會變成自己的牽掛;其中,愛是最難捨的。」
蔣勳表示,「捨得」、「捨不得」對他來說,是一體兩面,如果在這世間愛一個人,就要準備痛,因為愛跟痛是在一起的,沒有人因為之後會痛而不去愛,「愛,痛」就是「捨得,捨不得」的對應,雖說一切難捨,最終還是都要「捨得」,即使多麼「捨不得」,還是留不住,也一定要「捨得」。
九十分鐘精采感性的演講,讓聽眾沉醉在世情、人情透澈幽微的解析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惠中寺第一次請聽眾刷QR碼入場。「嗶!」一聲,一千八百人順暢入場,這項創舉來自佛光人的集體創作,經濟又環保,主辦單位表示,未來將主動與這群聽眾保持聯繫,優先通知講座相關訊息。
講座最後,舉行QR碼摸彩,由蔣勳、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抽出戴文青等五位幸運聽眾,各獲得蔣勳親筆簽名書《捨得,捨不得》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