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屢遭食品安全問題轟炸,在黑心油事件後,幾乎天天都有新增的食安事件,食品藥物管理署為了挽回國人食安,預告七月底開始,黃豆、玉米、醬油、茶葉等製造及輸入業者,每三個月必須強制送驗原料,否則將依法最高開罰三百萬元。
黑心油事件後,食藥署已在去年十月三十一日要求所有食用油脂製造、加工、調配業者,得強制自主管理,後續陸續要求乳品、特殊營養食品、食品添加物等業者。
食藥署食品組長潘志寬表示,因應近期的食安問題,如茶安事件、基改食品標示等,因此再規範九大類的產品,必須要強制自主檢驗。
九大類產品為黃豆、玉米、小麥、糖、食鹽、醬油、麵粉、澱粉、茶葉等。潘志寬表示,黃豆、玉米、小麥、茶葉僅僅針對有辦理公司商業登記的業者,麵粉、澱粉、食鹽、糖、醬油,則針對有辦工廠登記或資本額在三千萬以上的工廠,至於茶葉,也包含輸入、加工、製造的茶飲料業者。
潘志寬表示,所有的規範中,皆未規範到分裝、改裝業者,仍以源頭的自主檢驗為主,被規範的業者必須「每批」、「每季」自行送驗,各地方衛生局將不定期抽查,若業者無法拿出自主檢驗報告或未強制自主檢驗,將依違反食安法開罰最高三百萬。
目前認為高風險的產品,都已納入規範做強制檢驗,後續將會針對追查到的食安事件,新增規範產品,希望業者能在問題尚未發生之前,完成自主管理符合食藥署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