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老一九九四年贈星雲大師詞作〈憶江南〉:經年別,重到柳依依。煙雨樓台尋古寺,莊嚴誓願歷僧祇,三界法雲垂。金陵會,花雨滿秦隄。登岸何須分彼此?好從當下證菩提,精進共相期。圖/佛光山提供
文╱趙雯(上海市副市長)
編按:趙樸初居士(一九○七~二○○○年)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也是享譽海內外的作家、詩人和書法家。畢生心力投入致力恢復各地寺院、協助重建僧團、創辦佛學院、修整金陵刻經處等佛事,帶領中國佛教復興,並促進國際佛教徒的文化交流,與立願「法水長流五大洲」的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為忘年友。
今天是趙樸老逝世十五周年,為重溫昔人典範,刊出其姪女趙雯所撰寫的追思文,以饗讀者。
二○○○年五月二十一日,樸老圓寂。悠悠十五載,伯父拄杖微笑的慈悲,揮毫抒懷的從容,講壇弘法的博大精深,不時浮現眼前。仰望九天,蓮花國裡,伯父定然安好。
十五年往事歷歷。
二○○四年,離鄉九十載的樸老魂歸故土,樹葬於安徽太湖寺前鎮趙樸初文化公園。
二○○六年,樸老故居—安慶世太史第,整修一新,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一一年,捐獻樸老珍貴遺物、勉力延續樸老未竟的伯母陳邦治辭世,一抔靈骨歸伴樸老。
二○一二年,故鄉故人思先賢,樸老銅像落成,湖山美景伴大德,念念報我鄉邦。
十五年來,安徽、上海、廣東等地趙樸初研究會先後成立,樸老的韻文書法、文章著述幾度再版,作家學者為樸老出書立傳,兩岸高僧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慈悲弘法、文教公益。可謂後輩勤奮,樸老愛國愛教精神永存,文以化人,「人間佛教」宏願漸竟,令人欣慰。
修行不忘民生 弘揚慈忍
「今朝喜氣何多。無邊壯麗山河。」十八大開闢了歷史新篇章。欣觀神州伏虎,細聽萬民歡聲,伯父佛國當笑慰。面對中國重整綱紀的乾坤巨變、重倡傳統文化的現實需要、實現民族復興夢的宏偉願景,我們更加懷念樸老。
懷念他弘法不忘愛國,不畏艱險,不避生死,為國家興亡奉獻一切。懷念他修行不忘民生,滿腔熱血、兩袖清風,扶貧濟困、關愛天下。懷念他弘揚慈忍精神,倡導人間佛教,莊嚴國土、圓融時代、利樂眾生,慈悲無盡意。懷念他傳承中華文化,抒懷詠志,翰墨平生,詩詞書法享譽天下。懷念他促進世界和平,善用佛教「黃金紐帶」,促進國際友好交流。
念茲在茲,無日或忘。樸老無愧德高望重的愛國宗教領袖、虔誠的大德居士、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民主促進會的創始人,為造福社會、振興中華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斯人其逝,如星之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面臨當今利益多元、思潮多樣,物欲氾濫、人心浮躁的嚴峻現實,對照樸老報四重恩的忘我奉獻、宣示人間佛教的無上智慧、彰顯不離世間修的般若精進,深入研究樸老有其特殊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我們應時時反躬自問:我們愛國信念,是否「母兮吾土,報恩無有窮已。」我們為民謀福祉,是否「堅定安詳仁且勇,信千回百折能無礙。」我們傳承人間佛教,是否「如來家業須彌重,都在雙肩。」「縱使虛空可盡,其如行願無窮。」
所思所為,樁樁件件,惠行嘉言,樸老示前。依然需要我們尋幽探微,深入挖掘、分析、研究樸老的思想,需要我們上下求索,深入學習、傳承、弘揚樸老的精神,需要以樸老為榜樣、為表率,為國盡其忠,為民效其力,為天下謀和平。
光熱獻給後代 百折不回
此時,長憶樸老「殫思竭力,救國興邦,不改忠貞懷抱。百折與千回,功勛萬古垂。」仰望長天,「沉思往事,燭光和淚相照。」「仰遺德,迎風拜,和心和血祭豐碑。」
此刻,惟期後人「紀念過去,是為著現在,為著將來。我們應當,無愧於過去的光榮,我們應當,無愧於今天的時代。更應當,把心血獻給人民,把光和熱獻給後代,勇猛精進,絲毫不怠,任憑歲月遷流,百折不回終不改!」
以此紀念敬愛的樸老,紀念敬愛的伯父,以此激勵我們孜孜矻矻傳承薪火,時時處處弘揚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