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災區第一線協調救災工作,佛光山國際佛教促進會南亞組專員覺門法師堅持「給人歡喜,給人方便」,讓災民有尊嚴地得到最需要的援助。圖/間社記者張利平
【人間社記者沈明信、林麗悅加德滿都報導】站在災區第一線協調救災工作,佛光山國際佛教促進會南亞組專員覺門法師(左圖/間社記者張利平)堅持「給人歡喜,給人方便」,讓災民有尊嚴地得到最需要的援助。
覺門法師身兼尼泊爾、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地佛光協會的輔導法師,自一九九八年投入南亞服務,對當地社會、民情、佛教發展都非常熟悉。他坦言,在災區協調救援工作,非常具有挑戰性,尤其是四面八方湧來的物資,若與災區實際所需有差距,此時協調工作就需要拿捏和判斷。
他分享此次尼泊爾救災經驗:「災難發生後,災民的需求會根據不同時期而有改變。最初是需要食物,再來是禦寒衣被,最後是棲身之所。」覺門法師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幫助災民安身。
「在災區,我看過一百五十人擠一個大帳篷,如果發生傳染病,所有人無一得以倖免。」覺門法師計畫,為當地人購置防水布,讓災民搭成可以棲身的棚子。「國外一頂精緻的帳篷,價格可以建二十五個棚子,惠及二十五戶家庭。」比帳篷更經濟實惠的,是買鋅板給災民,協助他們重建家園。覺門法師親自採辦,並且擬定發放的辦法。
佛光義工 忘我奉獻
「截至十二日,尼泊爾協會總共發放三萬一千八百四十五公斤物資,有二千一百二十三戶人家受惠。協會的目標,是讓二千五百戶人家受惠。」
覺門法師表示,協會幹部不懼艱苦、危險,選擇發放物資的地點,多是靠近震央的偏遠山區。「每次行動,都召集四十名佛光義工和當地青年參與,號召力很強。」在十二日的七點三級地震之中,有三名佛光義工的住家也不幸倒塌,但是無阻於他們堅持隨隊完成任務。
覺門法師表示,這些優秀的尼泊爾佛光幹部真正做到了「三好、四給」,體現了佛光人的精神並具體實踐人間菩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