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現場直擊 馬佛光賑災遇強震 助人安身心

人間社記者沈明信、林麗悅、張利平、陳昱臻綜合報導 |2015.05.14
1387觀看次
字級
剎那之間,地鳴聲響起,強烈地震再度發生,建築物陸續倒下,揚起滿天灰塵,現場一片朦朧,有災民在強震中受傷。 圖/大馬佛光救護隊提供
民眾在走避之際擦傷足部,佛光救護隊立即為他清理、包紮傷口。 圖/大馬佛光救護隊提供
另一批佛光救護隊在滿願大寺搭建帳篷,準備讓無家可歸、不敢回家過夜的人們到此留宿。圖/大馬佛光救護隊提供

【人間社記者沈明信、林麗悅、張利平、陳昱臻綜合報導】尼泊爾十二日中午再傳出七點三級強震。當時正在賑災的國際佛教促進會南亞組專員覺門法師、馬來西亞佛光救護隊、尼泊爾的蘇卡(Shuka)法師,和民眾一同經歷天搖地動的驚險時分。

大馬佛光救護隊當日由國際佛教促進會南亞組專員覺門法師、蘇卡法師帶領,兵分二路前往山區賑災。其中一路賑災隊在覺門法師帶領下,佛光救護隊、大馬佛團連同國際佛光會尼泊爾協會會員,前往尼泊爾北部、比鄰西藏的Sindu Palchok山區發放物資。該地距離加都約四小時車程,且須經過一段相當狹長的黃土山路,才能抵達發放地點。山路窄到無法會車,同一時間僅容一輛汽車出入。發放工作圓滿回程,突遇七點三級強震,山區多個路段受到強烈餘震影響,造成坍塌房屋的瓦礫、山上巨石坍塌堵住道路通行,尼泊爾佛光協會義工立即下車協助清理路段。

佛光救護隊隨行人員林麗悅表示,當時在棚子下吃午餐,用完齋準備離開時,剎那間,轟隆轟隆的地鳴聲響起,原來強烈地震再度發生,眾人群聚吃飯的棚子應聲倒塌,連同旁邊幾間建築物也陸續倒下,灰塵揚起,現場一片朦朧,許多老弱婦孺的尖叫聲與哭聲此起彼落,數名災民在強震中受傷,佛光救護隊員趕緊前往為他們包紮傷口。

山區內擁有九個村莊、九百九十五戶居民,九百戶屋子在地震後倒塌,此次發放其中三百五十戶居民的物資,包括米、豆、麵、鹽、肥皂與水桶等。村內居民在地震後皆守望相助,也設法籌募資金興建臨時棲身之所,讓無家可歸的村民居住。

民眾寧居帳篷 不敢回家

村民Ramesh Shrestha透露,當地大部分居民皆以務農維生,一年中有八個月需到外地打工,至於比較有能力的年輕人,皆已離鄉工作,因此住在這裡的人多為老弱婦孺。

突如其來的強震,讓位於加都近郊的巴蘭布(Balambu)滿願大寺附近居民不敢回家,蘇卡法師決定在道場設立收容中心,佛光救護隊員則協助搭設帳篷,並依據當地民俗,準備代表祝福的白水煮蛋給民眾壓驚。

此外,滿願大寺本蓮法師率領六名佛光救護隊員前往加都市郊Thankot區、Aruna Buddhist Center發放帳篷,在回程遇上強震,但見房子猛烈搖晃,兩旁居民大喊,爭相衝到街上避難。所幸加都影響不大,只是大多數居民都不敢再回到房子裡,許多孩子嚇得嚎啕大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