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希拉蕊宣布參選美國總統,她當了公眾人物三十年,卻少有人知道:如果她當上總統,究竟會推動什麼政策?
英國《衛報》報導,希拉蕊當過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和國務卿,八年前才與歐巴馬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資格,另外還出版兩大冊、超過一千一百頁的自傳,照理說觀察家能蒐集到豐富的資料以判斷她的政策走向,但事實上,線索少之又少。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曾以「希拉蕊到底在想什麼?」為封面。
支持民主黨的人擔心希拉蕊在外交政策方面太過強硬,對國內社會不平等問題太過溫和。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伊麗莎白華倫被記者問到希拉蕊的政策走向,她說:「嗯,我想我們得看看…她說她要做些什麼。」
支持共和黨的人認為希拉蕊表面上溫和,實際上比丈夫前總統柯林頓更傾向干預他國事務。共和黨前公關顧問麗茲麥爾說:「希望能更清楚地看到她跟她先生的政策有何不同。」希拉蕊上次參加總統大選黨內初選時的顧問潘恩曾在選戰策略文件上寫道:「希拉蕊是個很厲害的候選人,跟大多數候選人不同,她從來不告訴別人,當上總統後要做什麼。」文件後來外流。
當年希拉蕊跟歐巴馬在黨內初選辯論時,歐巴馬滿口「改變」、「希望」,希拉蕊卻對政策走向顯得謹慎,她先是說「我們可能無法一次實現所有政見」,而後說出一套在民主黨人眼裡了無新意的政見,如健保改革、能源自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