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原生植物園區清幽宜人。 圖/陳文榮
文與圖/陳文榮
去年盛夏南下高雄,摯友武雄陪我夫婦、蘭妹及妹婿去逛高雄原生植物園區,該園位在高鐵左營站南側,占地近五公頃,樹種四十五科,一百八十種植物,民國八十三年三月十二日(植樹節)當天成立,可說是南台灣珍貴的綠色資產。
徜徉於園區內,踩在以透水性建材為舖面、為遊客貼心的設計的步道上,感覺非常舒適。
積極復育螢火蟲
茂密林木遮蔽炙熱的陽光,炎熱夏日走進園區,彷彿進入冷氣房,溫度明顯降低了,陰涼閒適。放慢腳步,聆聽林子裡野鳥的啼喚,如同進入深山裡的森林中。阻絕煩囂的市街鬧聲,充分享受短暫的清靜。
沿著園區內一條小溪,一位中年朋友在烈日下工作,相互問好後,他問我們:「你們知道我在做什麼嗎?」
我們猜了好幾樣工作,都沒猜對。他最後揭曉答案說:「我正在從事螢火蟲復育工作。所以以後你們晚上到園區來,說不定可以看到零星的螢火蟲了。」
來日蟲蝶迎賓至
他又說了一則故事:「一位在高雄長大的朋友,後來移居加拿大某山區小鎮,夏天滿山遍野都可見到螢火蟲,一點也不覺得稀奇;然而不久前當他回到睽違多年的故鄉台灣,發現在都會區內也看得到螢火蟲,竟不敢置信的感動得紅了眼眶呢。」
的確,遊子離鄉多年,返回成長的故居,看到故鄉都會區內保留良好的自然生態,綠地也增加了,還營造出適合小動物生存的自然環境,難怪要感動莫名。
工作人員又說:「溝渠另一邊園地,種植提供蝴蝶食用的植物,如馬兜鈴等,盼望明年夏天再來園區時,成群蝴蝶飛舞,迎接你們再度光臨。」
水岸垂柳文學路
「曹公圳景觀改善區」的圳水雖不若往昔流量豐沛,但種植著各種水生植物。打造一條植物文學步道,沿岸種植許多水柳,強化水岸特色,期盼來年,垂柳輕拂,突顯秀麗的水岸特色。
步道上鑲嵌了植物簡要解說石板,供遊客認識園區裡的各種原生植物。如此把植物的特性與文學相結合,將文學名家作品鐫刻陳列,遊客漫步其間,品味文學精粹,彷彿樂享心靈的盛宴。
「曹公圳」是紀念鳳山縣令曹謹,他於清朝道光十年(西元一八七三年),花四年時間,從九曲堂引高屏溪水,開鑿九十條圳道,灌溉鳳山、高雄一帶旱地,增加農作物生產,改善農民生活。受惠民眾感念曹縣令德澤,把他修築的水利工程,美稱「曹公圳」來紀念他。
都市之肺留好感
都市的發展,改變地貌,高樓大厦林立的都會中,當局從事規畫時,預留更多的綠地,打造供市民休憩、呼吸鮮潔空氣的「都市之肺」,是現代都會的必要設施。高雄匆匆半日遊,對原生植物園區留下良好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