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發行人心定和尚(搭紅祖衣者)為戒子甘露灌頂,一名受戒者感動落淚。
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受持五戒的戒子從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前右一)手中恭敬接過縵衣。
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人間社記者宋滌姬高雄報導】星雲大師高雄弘法六十周年「甲子慶系列活動」第一場,由佛光山南屏別院、普賢寺、高雄佛教堂合辦「二○一五佛光山甘露灌頂三皈五戒」,十四日在南屏別院隆重舉行。在《人間福報》發行人、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等三師主法下,一千二百名信眾受持三皈五戒,儀式莊嚴肅穆。義大利電視台Sydonia Production前往採訪、錄影。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一段影音對大眾開示,說明佛、法、僧是精神上的寶物,皈依佛能使心地照開;皈依法能在真理中完成健全人格;而僧寶是大眾的老師。每位皈依的佛教徒,都可以受持五戒,五戒著重在「不侵犯對方」,因而也使自己得到平安,並說明受持五戒有百千好處而無壞處。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慈容法師則指導佛門儀軌,他恭喜在場信眾發心受持三皈五戒,這正是人生最大的歡喜。隨後細心指導合掌、放掌、問訊、頂禮、長跪等禮儀,詳加說明需要注意的細節。
披搭縵衣 自我提醒
心定和尚引領信眾唱誦、迎請、誦經、懺悔、皈依、秉受五戒等儀軌,受持三皈五戒的信眾,以最虔敬的心宣誓「依教奉行」。心定和尚說明,三皈依就是與三寶結善緣,有佛祖、真理、法師來守護,能在挫折無奈時,生起正向力量。釋迦牟尼佛為解除世間苦難而出家修道,證悟世間是因緣和合而成,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世間看來千差萬別,卻是公平的,若是覺得自己不如人,不用怨恨,那是前世沒修好。了解因緣法,依持三皈依的理念,學佛、做好人,改善自己,天天發功德財。
「披搭縵衣,時時提醒自己保持身、口、意清淨。三皈五戒可以長養慈悲心,在佛法的生命哲學中認識自己、完成自己。」心定和尚表示,不殺生戒,因為生命受到傷害時,會恐懼不安,因此要將心比心,同情與尊重他人生命;不偷盜戒,尊重別人的財富;不邪淫戒,尊重他人家庭幸福,不可有婚姻外的不當行為;不妄語戒,是與人溝通的根本,用慈悲愛語增進了解,圓滿溝通;不飲酒戒,避免酒後昏聵做出後悔的事,也需以清醒的頭腦來思考佛法真理。
信仰傳承 全家皈依
住持妙樂法師提醒戒子「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三歲的王羿淨跟家人一同來皈依,喜歡誦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他,喜歡道場的祥和氛圍,與他同來的王媽媽則來五戒複戒 。三歲的許易騰因為喜歡阿彌陀佛而皈依三寶,阿嬤在麻竹園流通處服務十多年,永勳法師及永訓法師是他的姨婆,這次全家都來皈依,祈請佛菩薩加持。
此外,心理治療師王紹穎初次來受持五戒,他感受到佛菩薩的慈悲,能撫慰人心,療癒痛苦心靈,而受戒能讓自己有規範,勉勵自我向上。
正在佛光緣美術館高雄館展出「神乎其桼」的藝術家楊豐誠,也參加三皈五戒。他表示,一進到南屏別院,覺得很肅靜、踏實,當妙仲法師詢問他皈依受戒意願時,立刻報名參加。此次穿上海青、縵衣,感到已進入佛門,可以被稱為師兄、居士,內心十分輕鬆愉快,也對自己的法名「因駿」感到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