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乃寬袍大袖之漢唐服式,為佛門緇素二眾禮佛時所穿之衣,又稱為大袍、漢服。凡穿著海青,大多於「禮佛、誦經、會賓、議事」,以及晉見長老等重要場合,因此,它又象徵著恭敬心與莊嚴的威儀,從虔誠與敬慎中與法相應。
過去的叢林道場稱謂「海青」之名,喻取意海貌之浩瀚深廣,能容萬物;又取波浪之飄逸灑脫,自在無礙;再取其色澤之青出於藍,代代更勝,意在鼓勵策進,不同凡俗。關於海青的顏色本意做「染污衣」,因此黑、灰等色普遍可見。
圓領方袍的海青,為何要將袖口縫合呢?有一傳說:梁武帝后郗氏不信佛法,常使詭計誣害僧尼。一次命人做肉包子,召請寶誌禪師師徒用膳;一則藉此使僧人犯戒,羞辱佛門,二則僧人若不食即違逆后意。寶誌禪師為得道高僧,預知其意,命門徒將海青袖口縫合,預藏饅頭於袖筒中,在午宴之際,悄悄地將肉包子放進袖中,一手再取出饅頭食之,終於逃過了郗氏的為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