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米得主田守喜巡視小麥田表示:「成效不錯,可以多推廣!」
圖/莊旻靜
【本報新竹訊】水情告急,種植小麥正逢時。住在竹北市的冠軍米得主田守喜,去年十一月種植一甲地面積的小麥,近日麥穗正要轉黃,預計月底收割。田守喜說,若是種得好,還想推廣種植,提高島內小麥自給率。
田守喜曾經歷美援,當時米飯還混雜小麥,成年少時難忘滋味。田守喜說,台灣稻米自給率相當高,儘管面臨縣水休耕,也不會出現稻米不足情形,相反的,小麥卻是高度仰賴進口,因此他去年向農民買種,自行嘗試種植。
田守喜表示,國人食用米飯的比率降低,加上稻米自給率高,他也在思考,如何對台灣農業更好,避免發生供銷失衡狀況,讓農民心血白流。
去年十一月中旬播種,田守喜挪出一甲地種麥,也因水氣低,種植狀況比田守喜預期還好,期間還有農糧署、農改場官員前往探視,了解小麥在平地種植情形,有意擴大推廣。
種植小麥使用的農用機具,與種植水稻差異不大,不須額外負擔,不過因為是初次種植,他也到不同區域請益其他農友。
「成效不錯,可以多推廣!」離小麥收割期不遠,麥穗也逐漸轉黃,成為休耕的竹北田園間,難得一見的風景,田守喜今天上午十時將在小麥田中舉辦觀摩會,邀請關心農事的朋友一同參與,地址在竹北市東海一街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