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火旺
《遠見雜誌》在二月十三日公布「二○一五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結果第一名是成功大學、第二名台北科技大學、第三名台灣科技大學,全國學術界的龍頭、集全國寵愛於一身的台大排名第四。企業界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大學聯考科系志願序最多第一、全國最優秀、最聰明的學生,卻不是企業界的最愛?
我一直認為,台灣的一流人才在企業界,二流人才在學術界,三流人才才跑去政治領域討生活。政治人物只要手段高明、包裝得宜,沒有真本事也可能在政界占一席之地;現在的學術界,大學教授每五年要被評鑑一次,所以如果沒有紮實的學術研究和教學能力,很難立足,因此確實需要一些真工夫;然而最嚴格考驗的應該是企業界,所謂商場如戰場,企業經營必須步步為營、精打細算,否則一步走錯,可能滿盤皆輸,所以要在競爭激烈的場域存活,大概只有一流人才才有此能耐。然而如果企業界需要一流人才,為什麼企業主不選擇一流學校的台大?
這個道理淺顯易懂,因為台大學生可能功課一流、智商一流,但是評價一個人是否為一流人才的標準,並不只是依據成績和智商,品德可能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為成績好、智商高的人有可能好高騖遠、投機取巧,所以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曾經說過:「我們公司用人以德為主,才為輔,才德雙全可重用;有德乏才,其德可用;有才乏德,其才難用。才雖乏可養成,故寧用乏才,勿用乏德。」
二○○三年十月任職理律法律事務所的專員劉偉杰,利用職務盜賣客戶寄存的股票,金額高達三十億,這個案子現在仍未破,理律法律事務所也因為這個事件而深陷危機之中。如果主持律師陳長文先生,事先知道劉偉杰很聰明但操守不佳,相信他一定不敢聘用他。
上課時我常常告訴台大學生,在學校裡不被重視的東西,出了社會反而是最重要的,這就是品德。雖然很少人會反對品德的重要性,而且所謂「德智體群美」五育,德育也是排第一,可是我們的社會在教育領域中,不論學生、家長或老師,有多少人真的把品德當成最重要的東西?從補習班林立、升學主義掛帥、大學聯考熱門科系幾乎等於金錢潛力排行榜的現象,這一切所展現的價值觀哪裡真的把品德擺第一?應該沒有人會否認,我們的社會對於孩子的教育,其實一直都是智育第一,以前如此,現在、未來還是如此,而德育只是點綴,所以即使已成為形式主義、口號,也沒幾個人真正關心。
然而企業家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聘用人才不得不重視品德,一個願意苦幹實幹、誠實可靠、對公司忠誠的人,才值得公司信賴和長期栽培。但是比較聰明的台大學生,難道品德一定比較差嗎?當然不是,「聰明」仍然是一個優點,所以台大學生的排名還是不差,但是聰明人比較可能驕傲、缺乏忠誠度(隨時準備為追求高薪而跳槽)。驕傲的人比較容易目中無人,團隊合作的能力相對較差;而缺乏忠誠度的人,不適合長期投資。因此相較之下,企業主寧願選擇智商也不差、卻感覺上比較務實的成大學生,所以成大一直都是企業界的最愛,而台北科大和台灣科大這次能勝過台大,應該也是基於品德的考量。
希臘哲學家Heraclitus(公元前五三五年—四七五年)說:「品格就是命運」,「智商」是與生俱來、不是我們自己能控制的,但是「品格」卻可以靠自己修煉,完全操之在我。因此如果你想要掌握自己的命運,方法很簡單,努力做一個有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