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圖為位在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央行總部。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吉二十二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定案的量化寬鬆(QE)計畫細節。歐洲央行推出大規模量化寬鬆,以刺激陷入停滯的經濟,並拉抬疲軟的通膨。
歐洲央行宣布每月的購債規模六百億歐元,持續到二○一六年九月(如有需要另行展延),總金額初估一點一四兆歐元。購債行動三月一日開始。
歐洲央行增加其資產負債表,以遏阻歐元區十九國發生通貨緊縮。
不過專家表示,光靠QE無法拯救歐元區的經濟,印鈔的效果也不會如英、美央行一樣好。經濟學家羅比尼表示,只靠QE計畫是不夠的,「風險是歐洲即將陷入第三度衰退,歐洲的問題在於總需求不振,需要貨幣與財政刺激措施雙管齊下」。
瑞士銀行(UBS)董事長、前德國央行總裁韋伯表示,德拉基是利用QE為歐洲政府爭取更多時間,實施經濟改革。韋伯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歐元區經濟成長率不太可能迅速回升,而且可能要花數年才會讓通膨目標上揚至接近央行的百分之二目標。
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胡勝正認為,目前資金整體趨勢仍朝美元靠攏,歐洲央行增加購債,目的是想吸引新一波資金流向歐元區。胡勝正說,由於歐債增加,恐造成歐元區內國家進一步貨幣寬鬆,影響所致,美國可能隨著國際經濟情勢改變,調整美元利率升息的時間點。至於歐債的立即影響,胡勝正認為,可預期各國將進行新一波的匯率調整。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表示,歐元區經濟低迷多時,歐洲央行打算持續進行量化寬鬆,購債是不得不的政策。邱達生強調,只要歐洲央行發債順利,在公債殖利率下滑的情形下,風險相對也降低,即使金融面有動盪的可能性,對整體歐元區的復甦仍為正面。邱達生也提到,這項量化寬鬆計畫將導致資金流動,國際熱錢可能流向亞洲,造成股匯市的動盪。
在QE政策公布前,歐洲央行決策委員(奧地利央行總裁)諾沃特尼表示,決策官員及中央銀行家應抱持長期的思維,且「對新聞持稍稍輕鬆的態度,不要對一天的事太過興奮」。諾沃特尼指出,投資人不應該被一次會議的結果牽著走。他說,歐洲央行已經沒有再降息的空間,因此應改採擴大流動性的措施,否則歐元區的流動性有發生實質萎縮的風險。
受到歐洲央行QE政策預期提振,歐洲股市二十一日收紅,是連續第五天上漲;紐約股市三大股指二十一日小幅上漲。
歐版QE大哉問
Q 什麼是歐版QE?
A QE原則上很簡單,就是ECB印鈔票、買債券。構想為把貨幣注入經濟體系,鼓勵銀行放款,並刺激經濟成長。美國及英國實施這種購債計畫相當成功。但歐元區並非單一國家;歐元由19國共同使用,各國政府各自發行公債,使QE更複雜。
Q ECB要買那些資產?多少比例?
A 歐元區19國各自發行公債,其中一些公債風險較高,使任何決定都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例如德國一直反對由ECB自行購買公債,原因是德國不願被較弱的會員國拖累。
Q 歐版QE能否奏效?
A 懷疑者表示,ECB已經拖延太久,QE的規模將不夠大、且太遲。
Q ECB要怎麼買債?
A 歐版QE主要有3大目標,包括各國央行從市場購買公債及其他資產,從而壓低利率並鼓勵銀行擴大放款,而銀行增加貸款將有助於拉高通膨,並刺激經濟成長。因為歐元區沒有單一的「泛歐公債」,ECB最可能的作法之一是依據各會員國對ECB的入股比例來購買公債,同時也可能顧及各國的債信評等及風險。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