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莊淇銘
最近,主計處公布,我國貧富差距創新高,差距從九十七年的七點七三倍提高到九十八年八點二二倍,到現在超過十倍。有朋友問:「為什麼會這樣?」回朋友說:「貧富差距加大,是必然的現象。教授未來學多年,持續呼籲社會要注意,人類進入知識社會後,所得分配會愈拉愈大,貧富不均情況將加劇。」
日本趨勢家大前研一針對中產階級消失的現象,提出M型社會觀點,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愈富,財富快速攀升;相反的,原本穩定社會力量的中產階級,在新世紀的社會中,因為社會變遷、流失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根據大前的統計,日本已有八成人口淪入中低收入階層。針對「M型社會」,筆者在未來學課程中提出的是「高跟鞋型社會」。
因為,「M型」雖然反映了貧富兩極化,但是,未能反映貧富人數的比例,而貧富人數的比例擴大,更是衝擊社會的重要因素。「高跟鞋型」反映了社會上前百分之十幾富有,占有高所得,而後,百分之八十幾快速掉到貧窮。準此,我國貧富差距創新高到八點二二倍,這顯示掉到貧窮線的人口數又增加了,也就是說高跟鞋的跟又增高了。
不只台灣,全球的國家只要進入知識社會就會形成「高跟鞋型社會」。美國,一九七○年代,企業的執行長(總經理)薪水約為一般員工的十五~二十倍;一九九○年代就增加到一百五十~三百五十倍;現在更是超過五百倍。這會帶動相關高階經理人的薪資大幅提升,並且讓公司的薪資所得集中到少數人身上,當然,執行長是獲得最多財富的,可以比喻成高跟鞋的跟。其他人的所得,除了少數高階經理人,快速下滑。朋友問:「如此嚴重的社會不均,怎麼辦?」回曰:「政府及社會要齊心協力因應此一問題,政府若不關注此一問題,貧富差距必定持續惡化。」還好,政府終於關注了,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政府對此有很大的責任,必須正面因應,積極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
政府可以透過稅制、社會福利、獎勵創業及提升教育品質等諸多措施,來拉近貧富差距。其中可以馬上做的就是,將官派的企業機構董事長及總經理的高薪、巨額分紅調降,以符合社會公平正義。政府如不積極推動,那就套用十大建設的文宣口號「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
然而,政府當然有責任平衡貧富差距。但是,將貧富差距的責任全丟給政府,這絕對是錯的。社會、企業及人民都要盡一分責任。社會應形成共識,擺脫貧窮,個人應負最大的責任,政府只能救急不能救窮,現下許多人認為貧富不均政府要負最大的責任,在這種思惟下,個人反而沒有來自社會的壓力,這會讓個人逃避責任,也間接助長了貧富差距。其次,企業不應只顧獲利,在一定的盈餘後,將獲利多分配給員工,也可推動公益。
最後,在個人方面,告訴自己,脫離貧窮是自己應盡的責任,一個專業的時代過去了,多專業時代來臨了,應當持續學習,開發新競爭力,爭取更多的工作及可能的收入。朋友說:「我了解了,這就是為何你已經五十五歲,還繼續打拚,開發新專業的原因。」 我回答朋友說:「教育部公布五年內會倒五十所大學。再不努力,如果大學倒了,不知會產生多少流浪教授。」這些流浪教授可是從高所得掉到貧窮,屆時,怪政府有用嗎?還是趕快修習新專業及開發新競爭力來得實際。
再強調一次,脫離貧窮是個人應盡的責任;政府的另一個責任是,成立「全國人力資源規畫中心」,為國家培育人才進行全面且全球性的規畫。因為,國內可能無法吸納教育體制培養的人才,南韓就是將人才送到全球,經過歷練後,回國報效國家。台灣的人才政策需要政府與人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