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中,將二○一五至二○一六年的全球增長率預期分別下調為百分之三點五和百分之三點七,相比去年十月期報告的預測下調了零點三個百分點。其中,IMF預計中國經濟今明兩年增速分別為百分之六點八和百分之六點三,比上一期下調了零點三和零點五個百分點。
展望二○一五年世界經濟,報告以「縱橫交錯,逆流而上」,形容全球經濟復甦面臨舊風險未除盡、新風險又出現。新風險為油價超跌後,反彈可能較預期更早出現或更為強勁。舊風險則是金融市場及地緣政治因素。關於金融市場,IMF關注全球經濟擴張持續不均衡下,美國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過程是否有意外變化;地緣政治風險仍居高不下。
報告提醒,所有經濟體都須下定決心,進行結構性改革。不少已開發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低於目標,應利用貨幣政策調節,但要注意維持適度寬鬆,以防止實際利率上升。
IMF調降先進經濟體今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將近一半至百分之一。開發中經濟體今年通膨率料達百分之五點七,較十月預估值上修零點一個百分點。
IMF這次下修幅度為二○一二年一月以來最大,當時IMF因預期歐洲經濟衰退,將該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由百分之四下修至百分之三點三。
IMF下修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地區包括歐元區、日本、中國和拉丁美洲,下修幅度最大的是因危機受累地區,諸如俄羅斯,或是沙烏地阿拉伯等石油出口國。
IMF將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今年成長率預測由百分之三點一上修至百分之三點六,表示便宜油價、財政緊縮較溫和,及仍顯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抵消利率逐步攀升和美元升值減弱出口競爭力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