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酒駕害人害己,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昨主張仿效菸害防治法,推動「烈酒健康捐」立法。出席活動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贊同說,「既然有菸捐,烈酒捐也不是奇怪的事」。
楊志良說,若一開始「打擊面太大」,反彈就會很大,建議先排除酒精濃度百分之五的啤酒以及百分之十三以下的釀造酒(葡萄酒、米酒、紹興酒),先鎖定蒸餾酒等烈酒徵稅。
柯文哲說,他贊成烈酒捐,因十年來有四千多人因酒駕而死,且多是年輕人,對社會損失太大。
楊志良舉菸捐為例說,吸菸人口減少,有經費做更多教育宣導、幫人戒菸;目前醫院有計畫及補助戒菸,但有酒癮的人「很可憐,可能要精神科醫師幫忙」,徵烈酒捐可幫助更多人戒酒,還可減少酒駕。
前年五月,柯文哲學生台大醫師曾御慈遭酒駕肇事者撞擊不治,之後,柯創辦「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並宣示當選市長後每年降低百分之二十酒駕傷亡。
協會昨舉辦「酒/駕分離」宣導活動,柯文哲、現任理事長陳敏香、副理市長楊志良等邀企業簽署五大宣言,承諾將「不得酒駕」納入公司管理規範;活動聚會員工「零酒駕」;聚會指定桌長;上下游企業推動反酒駕;與車隊合作提供代駕或接送員工回家。
柯說,嚴懲只有短期效果,應事前預防;一年酒駕最多就是春節前兩個月,呼籲企業尾牙「零酒駕」,要喝酒就不要開車。
協會指出,警政署近十年統計,死亡車禍原因第一名就是酒駕,死傷高達九萬七千八百多人,數千家庭破碎,耗費醫療資源兩千三百八十七億元,並衍生社會成本每年達三千億元。